近體詩學習單
※來當個樂府官員和詩人吧
一、樂府:
(一)請將空格填上國字及注音
作詞:孫燕姿 作曲:林俊傑
他靜悄悄地來( ) 他慢慢帶走沉( )
只是最後的承( ) 還是沒有帶走了寂( )
我們愛的沒有( ) 只是美麗的獨秀太折( )
她說無所( ) 只要能在夜裡翻來覆去的時候有寄( )
等不到天( ) 煙火不會太完( )
回憶燒成( ) 還是等不到結( )
她曾說的無所( ) 我怕一天一天被摧( )
等不到天( ) 不敢凋謝的花( )
綠葉在跟( ) 放開刺痛的滋( )
今後不再怕天( ) 我想只是害怕清( )
二、請將歌詞全改成五個字,同時偶數句必須韻腳相同
三、樂府詩發展簡介
名稱由來 | 「樂府」原是( )名稱,為漢武帝設立的音樂機關。主要掌管音樂,並搜集民間歌謠,譜成樂曲,以便朝廷宴飲或祭祀時演唱。這種能配樂的詩歌,稱之為「樂府詩」或簡稱「樂府」。 | |
特色 | 1是配樂的歌辭。 2多用歌、行、歌行、引、曲、辭、吟、謠、調、唱、怨、嘆等命題。 | |
演變發展 | 漢樂府 | 1與( )為漢代詩歌文學的雙葩。 2大多是人民的口頭創作。 3名篇有:佳人歌、江南可採蓮、陌上桑、孔雀東南飛等。 |
南北朝樂府 | 1入樂的樂府民歌,南北各有風格: 2文人仿作的樂府詩,大多只襲用舊題,不入樂。 3名篇有:(南朝)子夜歌、長干曲。 | |
新樂府 | 1形成於初唐,確立於( )、( )的「新樂府運動」。 2不入樂,另立新題。 3元白所作新樂府,以寫時事為主,旨在( )。 | |
格律(※正確請打勾) | 句 數 | □固定 □不限 |
字 數 | □固定 □不限 | |
對 仗 | □要對仗 □可對仗可不對仗 | |
平 仄 | □有規定 □不限 | |
| 押 韻 | □可換韻 □不可換韻 |
| 音樂性 | □可入樂 □不可入樂 |
一、詩題解套:樂府詩題與一般詩歌題目原本不同,它不僅是歌辭的題目,還兼指歌辭的聲譜,因此樂府詩的題目,明顯地帶有音樂性的標示。如長干行的「行」,本謂樂曲進行,後又指樂曲遍數。一般的樂府詩詩題與內容都有一定的內在聯繫,但這個特點對詩人選材立意或多或少產生了一些束縛,所以到了唐代,「即事名篇,無復依傍」的新樂府就大量湧現,打破了這種限制,使作家更充分、有效地運用樂府詩長短句的形式來反映當代的社會現實。
二、新題舊題:北宋郭茂倩樂府詩集是後世研討樂府詩的主要依據,書中明言:「漢魏之世,歌詠雜興,而詩之流乃有八名:曰行,曰引,曰歌,曰謠,曰吟,曰詠,曰怨,曰歎。」可見其名不同,類各有別,不應隨意通用而以為名異實同;再從書中「長干曲」、「長干行」、「小長干曲」的編次,應可知「曲」「行」大不相同。李白長干行為此題之始,故可謂之「新題」。且「長干曲」為五言四句,與李白之作大不相同。倘若李白的作品是由長干曲改良而來,此說或許可通,但若再深入探究,就會發現將之歸為舊題不太妥當。且用「新題」來稱呼,在東漢末年已有這種情形,並非從元稹、白居易才開始,所以應將李白所作的樂府詩歸為「新題」。
(二)請任選其中一首將歌詞全改成五個字,同時偶數句必須韻腳相同
(三)將第二項歌詞任選四句,題目不更改,偶數句必須韻腳相同
(三)將第三項歌詞二、四、五字改成平仄相對,題目自定,偶數句必須為平聲韻且韻腳相同,第一句可押韻可不押韻,第三句絕不可押韻
樂府詩、古詩、近體詩比較
| 樂府詩 | 古 詩 | 近體詩 | ||
種 類 | 五言、七言為主,亦有雜言 | 四言、五言、七言為主 | 絕句 (五言、七言) | 律詩 (五言、七言) | 排律 |
句 數 | 不限 | 不限 | 四句 | 八句 | 十句以上偶數句 |
字 數 | 不限 | 不限 | 二十字 二十八字 | 四十字 五十六字 | 每句或五言或七言 |
對 仗 | 不限 | 不限 | 不必 | 三四句須對仗 五六句須對仗 | 除起結二聯外餘者 |
平 仄 | 不限 | 不限 | 每句平仄有規定,五言每句第一、三字,七言每句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不拘,餘者須調暢 | ||
押 韻 | 可換韻 | 可換韻 | 一韻到底 | ||
音樂性 | 可入樂 | 不可入樂 | 不可入樂 | ||
流 變 | 起於兩漢,發展於魏、晉,變調於中唐 | 起於兩漢,發展於魏、晉,唐宋以降迄於今,仍多仿效者 | 唐代新興迄於今 |
關於唐詩
一、唐詩分期與代表人物
分期 | 時 間 | 流 派 | 代表人物 |
初唐 | 唐高祖至睿宗之九十五年間(西元六一八──七一二年) ※唐詩的醞釀形成期 | 承齊梁宮體詩 | 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初唐四傑) |
格律詩的完成 | 沈佺期、宋之問 | ||
隱逸詩 | 王績、寒山子 | ||
復古詩 | 陳子昂 | ||
盛唐 | 唐玄宗至代宗之五十年間(西元七一三──七六五年) ※唐詩的黃金時期 | 田園山水詩 | 王維(詩佛)、孟浩然 |
邊塞詩 | 岑參、高適、王昌齡、王之渙 | ||
浪漫詩 | 李白(詩仙、詩俠) | ||
社會寫實詩 | 杜甫(詩聖、詩史) | ||
中唐 | 唐代宗至文宗之七十年間(西元七六六──八三五年) ※盛唐詩的延續期 | 自然派 | 柳宗元、韋應物 |
新樂府詩 | 元稹、白居易 | ||
社會派 | |||
怪誕派 | 韓愈、孟郊、賈島、李賀(詩鬼) | ||
晚唐 | 唐文宗至昭宗之七十年間(西元八三六──九○四年) ※唐詩由盛轉衰期 | 唯美派 | 杜牧、李商隱 |
二、近體詩區分
詩 體 | 體 源 | 體 製 |
五言律詩 | 五律是在漢魏「五言詩」的句型基礎上,發展到六朝加入聲律規定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時完全成熟定型。 | 1每句五字,每首八句。 2以兩句為一聯,中間兩聯須各自對仗。 3一韻到底,不可換韻。第二、四、六、八句須押韻,第一句可押可不押。 |
七言律詩 | 較五言律詩為晚,至盛唐王維、杜甫諸家興起,才臻極境。 | 除每句字數為七字外,其餘與五律相同。 |
五言絕句 | 五言絕句來自漢魏六朝的樂府小詩,經六朝聲律的發展,至唐朝將平仄規律化,便成為近體絕句。 | 1每句五字,每首四句。 2一韻到底,不可換韻。第二、四句須押韻,第一句可押可不押。 |
七言絕句 | 七言絕句發展與五絕略同。 | 除每句字數為七字外,其餘與五絕相同。 |
排 律 (長律) | 1每首十句以上。2必須依照律詩之格律延長,排排對仗。3五言排律較常見。 | |
小 律 (三韻律詩) | 1六句三韻。 2如山中與元九書因題書後:「憶昔封書與君夜,金鑾殿後欲明天。今夜封書在何處?廬山庵裡曉燈前。籠鳥檻猿俱未死,人間相見是何年?」(出自白居易與微之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