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藝術風格』-從克林姆來校展出談新藝術三巨匠 史志宏 老師
克林姆,維也納的新藝術風格畫家;當中國時報記者葉書宏在2017年09月24日的報紙以這樣的標題:「復興商工獲青睞 展出奧地利國寶畫作」,報導出本校在校內舉辦「新藝術特展-魔幻色彩.克林姆」繪畫展時,大家開始對新藝術的藝術家,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奧地利代表處為推行國際間藝術交流,特將國寶克林姆畫作等比例複製三十幅,與新北市政府合作,希望利用學校教育單位場地展出,將藝術向下紮根,也進行使國人了解奧地利特色的文化交流。因此,此次奧地利代表在洽詢展出場地時,新北市教育局首推復興商工。而學校在幾乎全體總動員的陣容下,更是成功圓滿的完成了這次的跨國展出活動。
在這一次的校內克林姆展出之際,我們更進一步認識了新藝術時期的克林姆。而展覽過後,我們對「新藝術」,又有多少認識呢?其實,「新藝術風格」,有著一股特殊的迷人丰采,因此,我所企盼的,是大家不僅要認識克林姆,更應該認識新藝術時期的藝術家們;今借校刊一隅,淺談新藝術的另外兩位世界知名的藝術家,讓大家能對新藝術的名家,有著多一些的認識。
首先,簡單的介紹一下「新藝術風格」:新藝術運動開始於1880年代,在1890年至1910年達到顛峰。
「新藝術風格」,是指當時在歐洲和美國展開的裝飾藝術運動。新藝術運動以英國、法國和比利時為中心,影響所及到達德國、奧地利、義大利、西班牙和美國;許多國家在該時期裡都出現了新藝術現象;由於文化背景和影響因素的不同,新藝術在各國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和風格。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工業革命使歐洲一些發達國家開始進入工業文明時代。手工業的生產方式逐漸被機械化的生產方式所替代, 延續了一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受到了民主思想的洗禮,歐洲開始從農業社會邁向工業社會。社會轉型期的新舊更替並不僅體現在時間上,還體現在生產方式、 生活方式、審美觀念,以及每天所使用的日用品中。這一時期, 歐洲藝術家、手工藝人、建築師所創造出來的新的藝術形式被稱為「 新藝術」(Art Nouveau)。這種藝術新形式帶有歐洲中世紀藝術和十八世紀洛可可藝術的造型痕跡和手工藝文化的裝飾特色,同時還帶有東方藝術的審美特點,也運用工業新材料,包含了當時人們的懷舊和對新世紀的嚮往情緒,是人們從農業文明進入工業文明過渡時期所有複雜情感的綜合反映。這一運動帶有較多感性和浪漫的色彩,表現出懷舊和憧憬兼有的世紀末情緒,是傳統的審美觀和工業化發展進程中所出現的新的審美觀念之間的矛盾產物。
新藝術運動的名字源於羅勃特‧施穆特勒穆爾.賓(Samuel Bing)在巴黎開設的一間名為「新藝術之家」(La Maison Art Nouveau)的商店,那裡陳列的都是同樣類風格所設計的產品,此藝術風格運動在二十世紀之初,位居大眾文化的最高點。
談完了「新藝術」風格的簡史,我們還是先從克林姆開始介紹起吧:
古斯塔夫.克林姆生於維也納,是奧地利知名象徵主義畫家,也是現代藝術分離派的創立者,以寓意畫、肖像畫和風景畫聞名,他以獨特的構圖手法建構出畫中人物高貴、富麗的特質,贏得「現代女性的創造者」美名。但在他有生之年,了解他作品的人其實不多,直到1960年代這段期間,世人又對他重新產生興趣,很快地興起了一股克林姆的熱潮,持續至今仍未消退。2015年由時事改編的電影《名畫的控訴》,更是以克林姆的畫作「艾蒂兒肖像」為主題來探討猶太人受迫害的傷痛,是一部叫好又叫座的影片,可見克林姆被稱為奧地利最重要藝 作者:克林姆 名稱:吻(德語Der Kuss)
術家的榮耀,真是實至名歸。 材質:油彩.金箔/ 帆布
維也納奧地利美景宮美術館
新藝術風格的代表性藝術家很多,除了克林姆之外,慕夏和高第,是兩位值得一提的人物。接下來,我們來了解幕夏這位海報作品以端莊優雅的女性人物形象,和唯美線條聞名的捷克籍藝術家吧:
阿爾豐斯‧穆夏(捷克語:Alfons Maria Mucha)出生於捷克摩拉維亞地區的伊萬契采,雖然他的歌唱天分讓他可以升學至高中,不過從小時候開始畫畫就是他的最愛。他在莫拉維亞有個畫裝飾物品的工作,大多是畫劇場使用的風景圖。1879年慕夏進入了維也納最重要的劇場設計公司工作,同時繼續他的非正式藝術教育,不過一場大火結束了他這份工作。1881年他回到摩拉維亞成為自由接案的裝飾畫及人物畫家,且於1883年受僱於昆·百拉斯(Khuen Belassi)伯爵,創作Hrušovany Emmahof城堡的壁畫;這位伯爵對穆夏的畫非常感動,於是資助他到慕尼黑美術學院(英語:Academy of Fine Arts, Munich)接受正式的藝術教育。
穆夏在1887年來到巴黎,在朱利安學院與克拉羅西學院(英語:Académie Colarossi)繼續他的學業,同時他也給雜誌及廣告提供插畫。1894年聖誕夜,穆夏在大家都回家過節,公司設計人員、藝術家都不在的情況下臨危受命,為當時巴黎最紅的明星莎拉·伯恩哈特主演的新年歌舞劇《吉斯蒙達》(Gismonda)設計海報,沒想到因此引起了巴黎人的注意,而穆夏也得到公司的賞識,得到越來越多的設計機會。因為他的卓越成就,還被奧匈皇帝授予了騎士封號,又被法國政府授予了騎士榮譽勳章。
穆夏在1906至1910年造訪美國,接著便定居在布拉格,在那裡,他為這座城市的地標及劇場增添了許多裝飾。當捷克斯洛伐克在第一次大戰之後獨立時,他為這個新的國家設計了郵票、鈔票以及其他官方文件。他花了許多年的時間創作他的傑作—斯拉夫史詩(英語:The Slav Epic),那是一系列描繪斯拉夫人民歷史的巨大繪畫;他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想要完成這個頌揚斯拉夫歷史的夢想。
在法西斯主義風起雲湧的1930年代末期,穆夏的斯拉夫史詩被報
紙指責為反動派。他的猶太血統和他的斯拉夫主義熱情使他後來成為蓋世太保的眼中釘。當1939年德軍進入捷克斯洛伐克之際,穆夏是第1個被蓋世太保逮捕的藝術家。在一連串的審問中,他得了肺炎,
作者:慕夏 名稱:吉斯夢妲(Gismonda)
材質:版畫.紙 捷克布拉格慕夏美術館
再來,介紹西班牙的國寶級新藝術建築藝術家高第:
無論是從何種管道認識西班牙,或者到西班牙觀光,必然對「聖家堂」、「米拉公寓」、「奎爾公園」……等建築印象深刻,設計者就是曾經說過「直線屬於人類,曲線屬於上帝」的建築師安東尼.高第(Antoni Gaudi)。高第的建築風格十分強烈,作品當中幾乎找不到直線,而採用有機形態的物件,以充滿生命力的曲線來構成建築條件。
高第所出生的巴塞隆納是一個浪漫奔放、深具地方風貌的城市,許多珍貴的地方藝術與古蹟建築都成為他臨摹學習的對象。高第所處的歷史時期,是一個尋求掙脫規格化束縛的年代,由於工業社會的發展使得設計風格顯得制式與僵化,當時整個歐洲興起一股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的回歸自然熱潮。但高第並不沿襲當時建築界對古典樣式的抄襲風,反而積極地在既有的樣式中創新,並在自然界中尋找靈感。他捨棄傳統的方形、圓形、三角形等純粹幾何,採用骨頭、肌肉、翅膀與自然植物的曲線,搭配其他如錐體、螺旋體、拋物曲線等創造出許多奇特瑰麗的造型。
運用磁磚、馬賽克與幾何造型是高第的強項,著名的奎爾公園便是他在色彩與構圖上登峰造極之作。20公畝的公園順著基地地形建造出來,公園的底部則利用八十五根大柱子支撐而起。公園廣場邊緣佈設蜿蜒的長凳,牆面與長凳上鑲飾了色彩明亮瑰麗的碎磁磚,構圖豐富而多樣。在公園內的建築物部分,高第採用許多動物、植物的造型,如入口處的蘑菇頭、椰葉造型的鐵門、列柱大廳屋頂動物造型等。在高第的想像力奔馳之下,奎爾公園呈現出相當怪誕、超現實卻又充滿童趣的感覺。米拉公寓也是高第著名的作品之一,他捨棄慣用的彩色磁磚,改以單色石牆、裸露建築物結構體的方式來凸顯特色。
高第終生未婚,除了工作,沒有其他愛好和需求,聖家堂是他最偉大的作品,他一生中有 43年的歲月都貢獻在那裡,1925年還乾脆搬到教堂的工地去住,全心全意研究教堂的結構設計。1926年6月7日的下午,高第完成工作後,從聖家堂到市中心的教堂做禮拜的途中被一輛電車撞倒,因為當時他衣衫破舊,路人還以為是流浪漢,將他送到聖十字醫院,三天後去世了,大家才發現流浪漢竟是高第。大家為高第舉行了很隆重的葬禮,送葬的隊伍從聖十字醫院一路延伸到了聖家堂,最後將他安葬在他未完成的聖家堂地下。
高第的特色建築,共有七處被列入
世界遺產,至今依然是旅遊西班牙的必
去熱門景點,帶給世人無數的讚嘆! 作者:高第 名稱:聖家堂(Sagrada Família) 材質:建築 西班牙巴塞隆納
短短篇幅,簡單介紹了三位新藝術時期的巨匠,我們是不是對「新藝術風格」有更多一點的認識呢?同學們如果想更深入了解新藝術,可以好好的查一查、找一找,鑽研鑽研,你會被新藝術的特殊魅力深深吸引的!
※參考書目:
一、世界現代設計/王受之/藝術家出版社/86.4
二、世界名畫家全集/何政廣/91.8
三、新藝術運動/維基百科 /網站/106.11
四、新藝術運動/非池中藝術網 /網站/106.12
五、新藝術運動概覽/隨意窩 /網站/1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