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教學內容 / 高三下體育常識

高三下體育常識

高爾夫

    高爾夫球起源眾說紛紜,有說是延自中國歷史記載中遊戲「捶丸」,有說起源於荷蘭。目前最廣為接受的說法是源於中世紀蘇格蘭,因為那裡出現第一個高爾夫球場與俱樂部(聖安卓皇家古典高爾夫俱樂部);一些高爾夫球基本規則也在那裡創立,例如1764年開始,確立一回合的洞數為18洞;史上第一個巡迴錦標賽也是在那裡舉辦。高爾夫運動由蘇格蘭傳往英格蘭,後流行於歐洲,19世紀傳入印度、澳洲、美洲等地,漸漸普及全世界。

    一球場由18個洞(區)組成,每一洞的距離及地形都不同,打法也隨季節不同而變,例如冬天草地枯萎,球會亂滾,較難打。距離分長、中、短,其預設的標準桿不同,職業和業餘也有差異;通常18洞球場標準桿是72桿,由3桿洞、4桿洞及5桿洞組合而成。

    選手分回合完成總賽程,一天一回合,一回合要打完一個18洞,若四個回合皆為標準桿,總桿數就為288桿。當選手狀態佳時,揮擊成績可能少於標準桿,即報導所說低於標準桿n(-n)

    比賽用球早期是木製球,而現代演變成有堅硬外殼與凹穴的橡膠球。第一隻高爾夫球桿是木桿,然而現代的球桿則大多被鋼合金所取代,也有鈦球桿及碳纖微球桿,以及特別量身訂做的球桿,也有以職業選手命名的代言球桿。球桿一作用的不同,大致可分為木桿、鐵桿、挖起桿、沙坑桿及推桿。

木桿:桿身長、桿面角度小,可以把球打到最遠的距離,常用來開球。但通常桿身越長,要平衡擊球、並控制方向將球擊遠的難度就越高;因此球桿不是越長越好,要選擇適合自己身材及能力的球桿。

鐵桿:常用於在球道上進攻果嶺的球桿,鐵桿的號碼越低,可把球打得越遠。

推桿:球進入果嶺時使用,是球袋裡最短的球桿,不是用來揮擊,而是讓球在草地上滾動,有效將球送入的球桿。

挖起桿和沙坑桿:球進入障礙區時使用,可讓球離開沙坑並進攻果嶺,其設計重點在於桿面角度及桿底的彈性。

知名球星 老虎伍茲

老虎伍茲在還是業餘球員時,就連續3年贏得美國青少年業餘賽冠軍(USJuniorAmateur),並衛冕不只一次,成為當時最年輕的冠軍。1996年,他20歲轉為職業球員,得到高昂代言簽約金;1997年時更多次奪得各項比賽之冠,因而在媒體頻繁報導下,讓它成為全球知名的球星,因此吸引許多贊助商要求合作,提供更高的獎金協助舉辦比賽。

 

高爾夫球術語

術語

桿數

意涵

DoubleEagle

-3

雙鷹:少於標準桿數三桿

Eagle

-2

老鷹:少於標轉桿數二桿

Birdie

-1

小鳥或博蒂:少於標準桿數一桿

Par

0

標準桿:多於標準桿數一桿

Bogey

+1

柏忌:多於標準桿數一桿

DoubleBogey

+2

雙柏忌:多於標準桿數二桿

TripleBogey

+3

三柏忌:多於標準桿數三桿

QuadrupleBogey

+4

四柏忌:多於標準桿數四桿

 

四大滿貫賽

男子職業四大滿貫賽

女子職業四大滿貫賽

英國公開賽

英國公開賽

美國公開賽

美國公開賽

美國名人賽(美國大師賽)

納比斯科錦標賽

美國PGA錦標賽

美國LPGA錦標賽

*台灣之光---曾雅妮

    曾雅妮2008年僅19歲,就贏得生涯第一座四大賽冠軍、美國LPGA錦標賽,同時更是此賽最年輕的冠軍,成為名符其實國際運動界的「台灣之光」!

    1989123,曾雅妮出生於桃園龜山,父母都喜歡高爾夫球,母親連懷孕期間也在打球。她五歲開始打球,六歲跟著父親征戰各球場,父親發現她對高爾夫的喜好便為她找了教練學球,展開正式的訓練。她從每天300顆球練起,回憶當時仍覺得打球很快樂、很享受、很好玩。

    2002年加入亞運培訓團,在世界青少年錦標賽13-14歲組中打出低於標準桿的好成績。2004年拿下美國公共球場業餘錦標賽冠軍。2005年贏得南北業餘女子高爾夫錦標賽,成為賽事103年來第一位亞洲冠軍。20072008連續兩年再美國三大業餘高球賽封后。2007年滿18遂轉入職業賽,年底得到美巡賽第六名。2008年贏得四大賽的美國LPGA錦標賽冠軍。

    2009年成績下滑,在七月的比賽中甚至慘遭淘汰,她尋求心理醫生的協助,並向前瑞典球后索倫斯坦(AnikaSorenstam)請益,索倫斯坦告訴她:「把現在所需要的,如心態、心理、體能、營養或旅行,當作登上世界第一所需要的東西,用它們來完成拼圖,當妳把它全拼起來時,就成功了。」於是她開始在每場比賽計下自己推桿的所有數據,藉此發現不足,逐步改善。

    2010年,拿下四大賽的納比斯科錦標賽冠軍、英國公開賽冠軍,成為英國公開賽從創辦以來第五位亞洲冠軍(日本一位及韓國三位選手),也是史上第一個同一年包辦兩大賽事冠軍的選手。歷年只有6名球員達成生涯大滿貫,此時期只差一座美國公開賽冠軍,而她在LPGA加權積分已達世界第二。

    2011年再度拿下LPGA錦標賽和英國公開賽冠軍,以22歲零6個月的年齡,成為史上獲得五座大滿貫的最年輕選手,之前的紀錄是老虎伍茲的247個月。2011年底LPGA首度在台舉辦台灣錦標賽,曾雅妮不負國人期待留下冠軍。2011年曾雅妮共拿下12座冠軍,而近12年來單季拿下超過10座獎盃的選手只有老虎伍茲和索倫斯坦。2012年初,連續49周維持世界第一。

棒球

    攻守兩方在一扇形場地裡輪流供防,攻方每次一名球員上場打擊,直到三人出局為止。打擊者的任務是將球擊出,從本壘經一壘、二、三壘回到本壘得分。守芳則有九名球員上場,阻止對方得分。全場共九局,九局結束時高分者獲勝,如平手則進入延長賽一局。

*球員陣容介紹

投手:全隊最重要的人物,體力、臂力、配球和控制力都要好,更要頭腦冷靜,與捕手配合無間才能克敵制勝。

捕手:也是隊中的靈魂人物,必須有清楚的頭腦,與投手互作暗號,並要指揮全場。

一壘、二壘、三壘手、游擊手:處理內野防區的各種狀況,例如接滾地球、內野高分球還有防守補位、轉接及後備補位,要有高度的反應力及冷靜的判斷力。

左、中、右外野手:截住高球或突破內野防線的球。其中左外野手要善長接高飛球及滾地球;中外野手防守區最大,腳力要好,並協助左右外野手補防;右外野手,離二、三壘較遠,臂力要強,以利長傳狙殺。

*國際賽事

(一)世界盃棒球賽 Baseball World Cup

國際棒球總會(IBAF)主辦,1938年舉行第一屆比賽,至2011IBAF決定停辦為止共舉辦了39屆,是歷史最悠久的國際賽事。其中有四次在亞洲舉辦(1980年日本、1982年韓國,2011年、2007年在中華民國)。原官方名為「世界棒球錦標賽」(World Baseball Championship,世錦賽),後來因為希望像世界盃足球賽一樣火熱,自第34屆改稱「世界盃」。

中華民國在1972年首次參加,至今總共參加了18屆,累計獲得8769敗戰績、勝率0.558,最佳名次是1984年的亞軍。

(二)世界棒球經典賽 World Baseball Classic

由美國職業大聯盟與國際棒球總會共同策劃,20063月在日本進行首屆的第一場比賽,由16個受邀國家代表隊,分四梯進行共39場的賽事,是國際棒球史上最大盛事。2009年舉行第二屆,之後每四年一屆。第一、二屆的冠軍都是日本。2013年第三屆冠軍是。

(三)美國職業大聯盟 Major League Baseball,簡稱MLB

美國最早的職業運動是棒球,第一個職棒組織則是1871年成立的國家協會,但因問題叢生,五年後由國家聯盟(NL)接手。後來因國聯經營不善,由十二對縮編為八隊,且大幅裁減球員和教練。1901年美國聯盟(AL)成立,吸引了國聯釋出的資源,也成立了八支球隊。

1902年起,美聯的觀眾超過國聯,且不斷以高薪吸引國聯球星跳槽,於是國聯答應與美聯和談。同年底,兩聯盟召開「欣欣那提會議」,統一賽制、規則和管理機制,從1903年開始舉行「世界大賽」,由兩聯盟的冠軍隊爭奪年度總冠軍。但從1920年開始兩聯盟才合稱「大聯盟」(Major League Baseball,簡稱MLB),美國職棒大聯盟因而誕生。

目前大聯盟有三十支球隊,國聯十六隊,美聯十四隊。依地理區域分為三區,各區冠軍及戰績最佳的球隊,可參加季後賽。各隊另有六至九支不同等級的小聯盟球隊(俗稱農場),用於培養新秀及復健傷兵。

棒球術語

完封Shutout:指一位投手投完整場,都沒有讓對方得分,則記錄該投手一次完封勝。

2、終結者Closer:也稱救援投手,通常在第九局或延長賽平手或領先三分以內時上場,接替先發投手後凍結比數。

3、牛棚Bullpen:投手上場前暖身的區域,通常用來指稱隊上的後援投手群。

4、保送Walks:投手投出四壞球或觸身球,使打擊者可直接上到一壘。

5、盜壘Steal:投手投球時,跑壘者提前往下一個壘包推進的動作。若投手或捕手傳球將跑壘者阻殺,則盜壘失敗。成功盜壘難度很高,不但要有速度、膽識、運氣,還要掌握投手習性。

馬拉松

    西元前490年,希臘聯軍在馬拉松戰役中擊敗入侵的波斯軍隊,取得希波戰爭的決定性勝利。傳說希臘士兵菲力彼得斯帶傷從馬拉松跑回雅典宣佈勝利後力竭而死。為了紀念馬拉松戰役及彼德斯的事蹟,於第一屆的奧運會舉辦了馬拉松長跑比賽。

    馬拉松是一項考驗耐力的長跑運動。全世界每年舉行的馬拉松比賽超過800個,大型的賽事通常有數以萬計的參與者,多數人以健身休閒為目的。著名的賽事如紐約馬拉松、波士頓馬拉松、芝加哥馬拉松及倫敦馬拉松,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參與者。

馬拉松賽制

    1980年代後,半程馬拉松(21公里)在民間興起。由於馬拉松比賽在公路上進行,每場比賽的賽道地形情況不同,因此沒有世界記錄,只有世界最佳成績作為跑者的成績紀錄。國際業餘田徑總會(IAAF)於2004年正式採用馬拉松世界紀錄,告別只有世界最佳成績的時代。在IAAF宣布這個決定後,衣索比亞選手海爾.蓋布賽拉西(Haile Gebrselassie1973~)被正式認定為男子馬拉松的世界紀錄保持者,成績為2小時0359秒;英國選手寶拉.拉德克里夫(Paula Radcliffe)被正式認定為女子馬拉松的世界紀錄保持者,成績為2小時1525秒。目前馬拉松男子世界紀錄為肯亞選手派翠克.馬高在2011925於柏林馬拉松賽所創下的2小時0338杪。

馬拉松比賽項目

    世界各地馬拉松賽事除了國際認定的42.195公里全程馬拉松之外,還有現今流行的21公里半程馬拉松。而主辦單位還另外會設計距離較短的路跑賽事,以2011年台北富邦馬拉松為例,主辦單位增設了9公里3公里的活動,提供民眾更多的選擇機會。

參賽資格

馬拉松比賽除了成績與名次的競爭之外,更強調志在參加和完成賽事。因此馬拉松賽事(包括21公里及距離較短的賽事)是一項屬於全家大小一起參與的活動。

成績紀錄

現今馬拉松賽事中,主辦單位會提供每位跑者一枚晶片,可放置於鞋上,並於起點、中途折返點與終點放置晶片感應地毯,每位跑者通過時晶片會與地毯感應,通過起點感應區時開始計時,完成賽事通過終點感應區時計時結束。而由於參賽人數眾多,主辦單位還會在中途折返點和終點設置攝影機,記錄每位參賽者通過的時間和影像,以便賽後參賽者對成績有爭議時作為參考。

*超級馬拉松

    超級馬拉松(Ultramarthom)簡稱「超馬」,是一項距離超過42公里的長跑比賽與耐力賽。是近幾年興起的新型長距離賽事。超級馬拉松賽事沒有固定的距離與規則,比賽的距離、路線、時間都是由主辦單位依照需求而定。

    台灣超馬明星陳彥博與林義傑、遊戲橘子董事長劉柏園於2008年參加北極大挑戰,此挑戰賽總距離為515公里,共有來自全球九隊極地高手共同競賽。每隊三名成員,全程有三個中繼站提供補給,每位隊員必須托負自己的雪地裝備、帳篷與糧食前進。參賽者藉由GPS定位系統辨識方向,除了要面對零下50~60度的嚴寒低溫,賽區80%是北極熊出沒的危險區域,白雪中紫外線與寒冷更可能隨時讓皮膚凍裂與失溫,因此在賽前需簽下生死契約書。簽下這份契約書後,意味著把自己的生命交給大自然。主辦單位預估賽程約二~三週左右完成,但在比賽中隨時有可能因為無法預期的大風雪、突發狀況、迷路等原因,而延誤中繼站的報到及比賽完成時間。陳彥博與兩位隊員合作完成此賽事,並勇奪第三名。

    在歷經失溫、視線模糊與北極熊的威脅後,陳彥博並未因此停住腳步,陳彥博於2009年參加「喜馬拉雅160公里5天分站賽」拿到第四名;2010年「北極點馬拉松賽」得到第三名;2010年「南極100公里超級馬拉松挑戰賽」勇奪第二名;20125月挑戰「巴西170公里不眠超馬賽」奪銀;20132月挑戰加拿大育空700公里極地寒帶馬拉松第三名,亞洲第一人完賽選手。強調為夢想而跑的陳彥博,台灣之光實至名歸。

足球

足球運動的起源,遠在黃帝時代(2697B.C)即有足球,當時稱為「蹴踘」。但現代足球運動始於英國。18631026在英國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足球組織英國足球協會,並統一了足球規則。因此,世界足壇把這一天稱為現代足球運動誕生日。足球比賽中除了守門員可以在禁區內利用部接觸足球外,球場上每名球員只可以利用手以外的身體其他部分控制足球(邊線例外)。

    國際足總世界盃英語FIFA World Cup),常稱為世界盃足球賽,或僅稱世界盃,是一項國家級男子足球隊之間的國際比賽,由世界足壇最高管理機構國際足球總會FIFA)每四年舉辦一次,與奧運會交替進行,世界盃足球賽,是由國際足球總會第3任會長Jules Rimet大力奔走促成的,他也因此被稱為「世界盃足球賽之父」,象徵冠軍的獎盃也稱為「雷米特盃」( Jules Rimet Cup )世界盃分成會外賽會內賽兩個部份。會外賽部分會在決賽圈展開的前三年舉行,以決定哪些球隊能進入會內賽。目前有32支球隊能打入決賽圈,球隊會在主辦國境內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會內賽以爭奪冠軍寶座。現今已舉辦的19屆賽事中,共有8個國家曾贏得冠軍。巴西隊是唯一打進全部19屆決賽圈之球隊,共贏得5次冠軍。義大利隊獲得4次冠軍。接著是3次奪冠的德國隊(均於西德時期)。而烏拉圭隊阿根廷隊分別兩次奪冠。英格蘭隊法國隊則在自己主辦的賽事各得一次冠軍,最近一屆2010年由西班牙隊南非場地主辦下拿到冠軍。歷史上只有義大利隊巴西隊曾經衛冕世界盃冠軍成功。

    在每一屆世界盃上,國際足總為了表揚賽事中在各方面表現出色的球員及球隊,因此設立六個獎項頒發給各球員及球隊以示獎勵,這六個獎項包括:

A.世界盃金靴獎adidas Gold Boot---是頒發給每屆世界盃決賽圈進球數目最多的球員。

B.世界盃金球獎adidas Golden Ball---是頒發給每屆世界盃決賽圈表現最優秀的球員,由投票選出。

C.世界盃金手套獎adidas Golden Glove---是授予每屆世界盃上表現最優秀的守門員

D.國際足總公平競技獎FIFA Fair Play Award---是頒發給每屆世界盃決賽圈保持著公平競爭的良好紀錄的球隊,只有晉身賽事第二輪的球隊才可以列入獎項提名名單當中。

E.最具娛樂性球隊Most Entertaining Team---公眾人士選出每屆世界盃決賽圈最富娛樂性的球隊。

F.最佳年青球員獎Best Young Player---表揚在會內賽期間表現最優秀的21歲以下年青球員。

G.世界盃全明星隊All-Star Team---是賽事表現最佳的球員,組成一隊全明星隊。

足球術語

A.驟死賽---是指在一些競技中如果競技時間到時仍未能分出勝負,就以延長賽中先突破比數的那一方獲勝,驟死賽規則的好處是可以節省時間,尤其是對於運動商業轉播而言,另外還能讓延長時間的氣氛加溫,但有時驟死賽規則會讓運氣成份變高,讓比賽早早結束。

B.角球---角球弧位於底線與邊線的交點處,是一個半徑1的四分之一弧。角球弧內稱為角球區,四個角球區內各豎角旗。當球最後被防守隊員碰觸,整個越過球門線(在空中或在地面),但並未進球,則判給進攻隊員一個角球。球先要放到離出界地點最近的角球弧內。所有的防守隊員必須至少離球109.15),直到球被開出。角球開出時沒有越位,並且可以直接射入。

C.二碼---足球比賽中,守方球員在己方禁區內犯規而判罰的一種死球。由於十二碼的進球率在足球運動所有死球判罰中最高,因此被稱為足球的極刑,有時在球賽評述中索性用「極刑」或「被處以極刑」來取代「十二碼」這名稱。當被罰十二碼時,足球會放在十二碼點,守方的守門員必須站在球門線上,在攻方接觸到皮球前不能離開球門線。而攻方必須確定主罰十二碼的球員,主自由球員必須把球往前踢出。而當主自由球員觸碰到足球後便已當作射門,其後這名主自由球員不能在其他球員觸碰到皮球前再次觸碰足球。除主射十二碼(攻方)隊員及門將(守方)外,其他球員在主射球員接觸足球前不准進入禁區及鵝眉月內。如有球員進入禁區及鵝眉月內,則會依照如下方法處理:

*守方球員進入禁區,十二碼不進:攻方重新主射

*守方球員進入禁區,十二碼進:計算為有效進球

*攻方球員進入禁區,十二碼不進:計算為不進球及判一個間接自由球予守方

*攻方球員進入禁區,十二碼進:攻方重新主射

D.PK大戰---一般的淘汰賽中如果未能在90分鐘常規時間或30分鐘加時賽內分出勝負,亦會以雙方PK大戰的方法來決定勝方,前5輪進球較多一方為勝,如在前五輪未能分出勝負,則會進入驟死賽階段。如有一方射進而另一方射失,則整場比賽便會結束,PK大戰勝方獲得整場比賽勝利。守門員在防守十二碼時,只可站在球門線上,並直至十二碼開出後方可離開球門線。當雙方11位球員全部射完,但未分勝負,會繼續互射,在此可調動球員射球次序。但在所有場上球員未完成射門之前,在該輪過之球員不可再射。如出現球員數目不相同時,較多球員一方的隊長要決定哪位球員不用射十二碼。以保持兩隊射十二碼的隊員數目相等。由於在比賽中獲得十二碼是一種容易取得進球的方法,因此近年開始有不少球員以假裝被對手侵犯來希望獲取十二碼,這種行為稱為假摔,一般被認為是欠缺體育精神的行為,而如果裁判認為攻方球員蓄意在守方禁區內摔到來騙取十二碼,裁判會吹罰這名球員且給予黃牌警告,並給予守方自由球

E.紅牌---在一場足球比賽中,當一名球員在比賽中嚴重犯規,在場裁判員會舉起紅牌(Red card) 命令球員離場。在此情況下,被自由球員將不能繼續進行餘下的賽事。球隊也不能用後備球員補上,需在缺人下繼續比賽;若因此而導致餘下六人,會被判棄權落敗。同時根據犯規情節的嚴重程度被禁賽停賽)一場以上。

根據國際足總的賽例,如果球員違反下列七種犯規中的任何一種,將被罰令出場並被出示紅牌:

1.嚴重犯規

2.暴力行為

   3.向其他人吐唾沫

   4.用故意手球破壞對方的進球或明顯的進球得分機會(不包括守門員在己方自由球區內)

   5.用可判為自由球或點球的犯規,破壞對方向己方球門移動著的明顯的進球得分機會

   6.使用無禮的,侮辱的或辱罵性的語言或動作

   7.在同一場比賽中得到第二次黃牌

根據賽例,球員如被出示紅牌罰令出場,將於下一場賽事被停賽處分。

教練或助理教練違規時,同樣可以被裁判出示紅牌,教練或助理教練被紅牌處罰後,將直接坐上看台,並且不得再在本場賽事餘下時間的比賽進行臨場指揮。 如果教練被罰上看台,教練的指揮意圖將通過助理教練傳達給在場球員;如果教練和助理教練都被罰上看台,那麼教練組將無法臨場指揮球隊,由球隊隊長通過開賽前或中場休息時教練布置的作戰意圖進行主持。 一般情況下,該名被處罰教練或助理教練還將在本系列比賽上停止臨場指揮一場,即下一場比賽也只能坐在看台上。犯規嚴重的,還將追加比賽場次的處罰。

F.黃牌---裁判在一場足球比賽中,當一名球員在比賽中犯規,會對犯規球員出示黃牌(Yellow card)作出警告。傳統上裁判員會將球員的犯規詳情記錄在隨身的小記事簿內,因此警告亦被稱為記名(booking)。

被黃牌警告的球員仍可繼續比賽,但當接受第二次警告時便會被逐離場,按程序裁判員會先出示第二面黃牌,再出示紅牌,被罰紅牌離場的球員將不能繼續進行餘下的賽事。球隊也不能用後備球員補上,球隊需在缺人狀態下繼續比賽。在正式比賽中(聯賽或盃賽),累計3張黃牌也會被罰停賽。

根據國際足聯的賽例,如果球員違反下列七種犯規中的任何一種,將被警告並被出示黃牌:

1.     犯有非體育行為;

2.     以語言或行動表示異議;

3.     持續違反規則;

4.     延誤比賽重新開始;

5.     當以角球或自由球重新開始比賽時,不退出規定的距離;

6.     未得到裁判員許可進入或重新進入比賽場地;

7.     未得到裁判員許可故意離開比賽場地;

裁判有斟酌處理權決定遭受警告的違規行為,而國際足聯亦有大量指引協助裁判員的判決。

雖然被自由球員仍可在場內繼續作賽,很多足球管轄機構會在球員在球季內、錦標賽或錦標賽內的階段疊積某個數量的黃牌數目而作出停賽處分,此類場外判罰由管轄機構自行訂定。

G.自由球---英語Free Kick),又稱罰球 ,是一種在足球比賽中發生犯規後重新開始比賽的方法。自由球分兩種:直接自由球(踢球隊員可將球直接射入犯規隊球門得分)及間接自由球(踢球隊員不得直接射門得分,球在進進球門前必須被其他隊員踢或觸及)。

球在被踢出前必須放定。所有對方隊員必須距球至少9.15,除非他們已站在本方的球門線上不能再往後退;當球滾動至球的圓周距離時,比賽即為恢復。

如果是在本方罰球區內踢直接或間接自由球,對方隊員必須距球至少9.15並且處在罰球區以外;當球滾至球的圓周距離,並出罰球區後比賽即為恢復。守門員不得將球接入手中後再踢出進入比賽;如球未被直接踢出罰球區,則應令重踢]

門將方面的自由球-守方在本方球門區內踢自由球時,可以在球門區內的任何地點執行。攻方在對方球門區內踢間接自由球時,應在距犯規地點最近的、與球門線平行的球門區線上執行]

如踢自由球的隊員在球被踢出後,經其他隊員踢或觸及前再次觸球,則應判由對方隊員在犯規地點踢間接自由球。

H.傷停時間---足球比賽中正規時間結束後增加的比賽時間。通常足球比賽結束後都有傷停時間,而時間都不一定,計算方式是由主裁判計算的,通常是有球員受傷,換人等補時30秒(也可以視情況而定)。在正規時間終了前,主裁判會向場邊的第四裁判(兩名線審以外,還有一名負責換人和舉傷停時間的第四裁判)示意補時多少,再由第四裁判舉牌向全場球迷和兩隊球員教練說明補時幾分鐘。

I.越位位置---執行越位規則有三個步驟:球員處於越位位置,實際發生了越位違例,然後由裁判做出越位判罰。一球員是不是在越位位置上,由兩個條件決定,即球的位置及對方站在最後第二位的球員位置。當球員所在的位置比「球和站在最後第二位的對方球員更靠近對方底線」,就處於越位位置。但若此球員處於本方半場內,則不受此限制。如果球員和第二名對方球員平行,亦不算越位。2005年版的足球規則(Laws of the Game)包含了國際足球協會理事會的一項新決策,其規定「他的頭部,身體或是腳的任何部分均比球和對方站在最後第二位的球員更靠近對方的底線。手臂則不在定義的範圍之內。」也就是說,一名球員處在越位位置的定義是,該球員身體(不包括手臂)的任何部位,比對方站在最後第二位的球員的身體(不包括手臂)的任何部位,和比球的任何部位都更靠近對方的底線時,即處于越位位置。國際足球協會理事會20092010年度足球規則中明確指出,一個暫時離開場地的球員將被認為是站在他之前走出邊線的那一點上。注意站在最後的兩名對方球員可以是守門員和另一名場上隊員,或兩名場上隊員。帶球或者是站在球後的進攻球員不處于越位位置,也不會越位違例。需要強調的是,越位位置在球被隊友碰到或者開出的時刻決定,若球在對方隊員操控中,本方球員不算越位,即使此球員在越位位置上。單是處於越位狀態本身並沒有違例。另外球員處於越位位置這種狀態跟雙方隊員正在向前還是向後奔跑是無關的。而任何球員的越位狀態在對方球員接觸到球之後都會消失,具體的裁決由裁判員決定。球員處于越位位置,且在球被隊友接觸到或者拿到的時候,他被裁判員認定為涉入進行中的比賽,才會構成越位違例。所謂涉入進行中的比賽指影響比賽、影響對方球員以及通過處於該位置獲益。如果球員是通過界外球、球門球或者角球接到的球,不屬於越位違例。對越位違例的判罰是給對方球隊一個間接自由球,罰球點在違例發生的地方。如果防守方已經從中獲益或者得到了球,許多裁判員運用其自由裁量權允許比賽繼續,以免比賽的節奏由於太多自由球而放慢,同時也能達到防守方同樣的獲益。

網球

    網球的前身是14世紀流行於法國宮廷的一種叫「掌球戲」(又稱手球)(handball)的遊戲。規則是兩名玩家隔著一條繩子,使用掌將被包著頭髮製成的球互相對打。其後這種遊戲經過發展和改良,用網代替繩子,並將以手擊球改為用製球拍,隨後木拍更拉上弦線。由18世紀開始,歐洲民間也開始出現這種遊戲,並且於19世紀盛行於歐洲。現代的網球則於187312月由華爾特·科洛普頓·溫菲爾德(Walter Clopton Wingfield)少校在英國發明,當時這個遊戲是用來在後院的派對中取悅客人。1877在英國倫敦溫布爾頓舉行了首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為現代網球史上最早的比賽。1900年,著名的一年一度台維斯盃網球公開賽在國家隊之間舉行。1926年,商人C.C.派爾(C.C.Pyle)建立了首個職業網球巡迴賽,隊員由美國和法國網球運動員組成。

---一場網球比賽一般由一至五盤比賽構成,而每一盤一般又分數局。率先贏得規定局數的選手贏得一盤,而率先贏得規定盤數的選手則贏得比賽。    一局比賽只有一名選手發球,率先贏得至少4分並多出對手至少2分的選手贏得一局。一局比賽中,每一次發球必須在半場的兩個發球區輪流,每局第一次發球應先從右邊開始。網球每局的記分方法十分特殊,從03分分別為「零」(love)、「十五」(fifteen)、「三十」(thirty)和「四十」(forty)。記分時,發球手的得分在前。因此「300」的意思是,發球手贏得2分,而接球手還未得分。當雙方選手都得到了3分時,一般叫「平局」(deuce)而非「4040」。在出現平局後一名球手再得一分,被稱為「佔先」(advantage),而不再記分。如果在佔先的情況下失去一分,就再度回到平局;如佔先後再得一分,就贏得一局。發球手佔先,或在領先對手2分及以上的情況下,被稱作握有「局點」(game point)[如果贏得這一局後又恰好可以贏得一盤,就可稱作「盤點」(set point),能贏得比賽就稱作「賽點」(match point)]。如果是接球手處於類似情況時,被稱作握有「破發點」(break point)。

---一盤由多個局組成,當一名或一組選手獲得規定條件的局數後,一盤比賽結束。選手在每個單數局結束後交換比賽場地。一盤中局數的比分是以正常的數列表示的。每局比賽前由裁判報出本盤比賽的比分。基本上,率先獲得6局比賽勝利並領先對手至少2局的選手贏得該盤;若其中一方贏得6局卻未領先至少2局,則該盤必須繼續,直到一方領先2局為止(亦即達到647586等比數的話該盤便告結束,但若比數為657687等,則該盤繼續,因為領先一方並未領先2局)。這種計分法稱作「領先盤」(advantage set)。這種計分方式在職業賽中時常僅出現於最後一盤(五盤三勝比賽中之第五盤,或三盤兩勝比賽中之第三盤),但亦有不少賽事僅採用此形式。目前另一常見的記分方法是,當雙方在一盤中戰至66時,會舉行一局特殊的「決勝局」,又稱「搶七局」。贏得此決勝局的選手就以總局數76贏得該盤。還有些時候,在5盤制比賽中的最後一盤,如果雙方戰成66,就沒有決勝局,而採用傳統的方式直到一方連續獲得2局的勝利後比賽才結束。在決勝局比賽中,記分採用正常的數列表示,率先獲得7分並領先對手至少2分的選手獲勝。決勝局開始時的發球權歸上一局比賽的接球手,該名選手在自己的右邊發球區發球,然後將發球權交給對手。接下來雙方在每兩次發球後便交換發球權。每名選手在其每兩次發球中,先在左邊發球區發球,再在右邊發球區發球。每次比數總和達至6的倍數後,雙方須交換場地。決勝局完結後,雙方亦須交換場地,因為決勝局必定是單數局(一盤中的第13局)。

比賽---大多數比賽由多盤組成,而且總盤數一般為單數。大滿貫男子單打比賽有5盤,率先贏得3盤的選手獲勝;而其他比賽一般有3盤,率先贏得2盤的選手獲勝。發球權在每局比賽後交換,不受一盤比賽的開始或結束影響。決勝局亦算作一局比賽。一場比賽的總比分可以只給出總盤數的比分(例如31,表示勝者贏3盤,敗者贏1盤),也可列出所有局數的比分,但必須先列出勝者的比分。例如7-5 6-7 (4) 6-4 7-6 (6)採用的就是後一種記分方式,表示獲勝的一方贏得了第一、第三和第四盤的勝利,而第二和第四盤是靠決勝局決出勝負的。在括號中的數字表示的是輸的一方在決勝局中得到的分數,例如第二盤決勝局的比分就是4-6,而第四盤決勝局的比分則是8-6

人員---在一場正式比賽中,除了球員外,還有相關人員在場。網球比賽的主裁判坐在球場外一邊的中間的高椅上,他對比賽中所有事件擁有最終仲裁權。此外還有邊裁協助主裁判的判決,他們主要的工作是決定球是否落在規定的區域內,以及檢查球員發球時是否違例。此外還可設一名網裁,負責判斷發球時球是否觸網。比賽中還可設球童,負責撿球以及將球和毛巾遞給球員。他們不負責比賽的裁決。場外裁判一般坐在觀眾席中,擁有對比賽規則的最終解釋權。

其他---網球比賽應該是連續進行的,因為運動員的體能也是比賽勝負的決定因素之一。大多數情況下,發球應在上一次得分後20秒內進行;球員交換場地(每兩局)後則應在90秒內發球。每盤比賽後有120秒的休息時間。通常在正式比賽中,球員如果出現傷病,被允許有限次數的短暫停呼叫治療師入場治療。除此之外其他拖延比賽進程的行為會被警告甚至罰分。由於球的狀況也是決定比賽結果的因素之一,所以球的使用有嚴格規定。在正式比賽中球的損壞速度是非常快的,所以規定每9局比賽需換一批新球。不過比賽開始後使用的第一批球在7局比賽後就要更換,因為該批球在球員的熱身運動中就已經使用過了。如果由於種種原因比賽被迫中斷(大多數情況是由於天氣問題引起的)後重新開始時,運動員需要再次熱身,就必須使用新的球,熱身結束、比賽正式恢復後再用之前使用的球。

球場

A.草地球場通常是天然草地,草皮須疏密均勻。而這種場地的造價和保養費用都很高,亦不易保養,所以也漸被其他種類的場地或人造草地取代。由於草地的表面平滑,球在上面的彈跳低、速度快,適合擊球時平擊較多的球員。草地球場常見於英國澳洲,也是溫布頓網球錦標賽(溫網)所選用的場地。

B.紅土球場造價較低,而且較易保養,由於場地表面粗糙,球在上面的彈跳高、速度慢,適合擊球時旋轉較多的球員。是歐洲最常見的網球場地。法國網球公開賽(法網)用的便是紅土球場。

C.硬地球場是於地面上塗上多層塑料橡膠,使場地有不同顏色的清晰分區。而這種場地很容易保養,亦相當耐用。美國網球公開賽(美網)曾由紅土(1975-77年)改用硬地;澳洲網球公開賽(澳網)也由草地(1985年及以前)改用硬地。

儘管美網與澳網的場地皆使用硬地,兩者仍有些許的不同:美國網球公開賽的場地較澳洲網球公開賽來得硬,因此美網的球速較快、較接近草地場地、澳網相對較慢較接近紅土場地。

D.地毯球場的製作材料為塑膠類物質,像地毯一樣鋪設於地即可成為一網球場,不用時亦可收起。室內場館常使用。

大滿貫網球運動中是指一位網球選手能在同一個賽季(一年)之內,奪得所有大滿貫賽事的冠軍,包含以下四項:

A澳洲公開賽Australian Open---1988年開始比賽場地由草地改為硬地(慢速硬地),是硬地賽事中聲望最高的兩大賽事之一。

B法國公開賽French Open---1912年開始比賽場地由草地改為紅土,亦是紅土賽事里的最高榮譽。

C溫布頓網球錦標賽WimbledonChampionship---比賽場地為草地,亦是全世界聲望最高、歷史最久的網球賽事。

D美國公開賽US Open---1975年開始比賽場地由草地改為紅土,1978年開始比賽場地由紅土改為硬地(快速硬地),是硬地賽事中聲望最高的兩大賽事之一。

上述四項賽事通常又稱為「大滿貫系列賽」。無論是從賽事的規模、歷史、獎金、積分、籤數和影響力來說,大滿貫系列賽都堪稱是職業網壇最重要的賽事。所以,奪得大滿貫賽事的冠軍頭銜,對每個職業網球選手來說都是最終的夢想,為至高無上的榮耀。

時間

比賽

地點

場地

1

澳洲網球公開賽

 澳洲墨爾本

硬地(Plexicushion

5-6

法國網球公開賽

 法國巴黎

紅土

6-7

溫布頓網球錦標賽

 英國倫敦

草地

8-9

美國網球公開賽

 美國紐約

硬地 (Decoturf

網球術語

*Ace (愛司球) 一個接發球方球員碰不到的優質發球

*All (平分/平局) - 主審在雙方球員分數或局數相同時所呼叫的比數。如:15–all15–15)、30–all30–30)、two games all,以此類推。當雙方球員分數為40-40則稱為平分( deuce

*Best of five (五盤三勝制) 比賽最多打五盤,先贏三盤者獲勝。大滿貫 Grand Slam 男子單打賽事與台維斯盃 Davis Cup 賽事皆採取本制度

*Deuce (平分) 在一局( game 中,比分40-40的情況。此時任何一方球員都必須連續贏兩分才可贏得該局。參見佔先( advantage

*Love 網球比分中的零分。

*Out (出界) 球落在有效區域之外

*Tiebreak (搶七局、搶七、搶小分局、搶小分) 指在一盤( set 的比分來到6-6時,為了決定該盤的勝負所進行的一個特殊的局( game 。得分至少達到七分且領先對手兩分以上者勝出

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
跳至網頁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