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FaceBook留言版

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

107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

公民與社會科試題詳解與分析

 

◎試題趨勢分析與說明◎

今年學測的公民與社會考科,整體出題的方向靈活,強調跨課、跨冊及跨科的整合,且出現了不少圖表判讀題。綜觀歷年公民與社會學測試題,可發現四大領域的趨勢大致如下:

 

社會單元

今年的考題非常具有整合性,單冊跨課題、跨冊題比過去多,甚至首次出現跨科題,符合新課綱的特色。值得注意的是,在四題歷史、地理、公民的跨科題組中,有三題考到第一冊第七、八課關於文化的內容,命題比重頗高。整體而言,雖然考題重視整合性,但題目難度並不高,惟部分題目或選項的文字較多,因此學生應培養閱讀理解能力,如果能抓到幾個關鍵字,判斷出正確答案並非難事。

 

政治單元

  就本次考題來看,「跨領域」應是考生未來在應試時所要注意的面向。本次學測考題除在公民考科出現跨科選項外,在歷史科的考題中,也出現部分公民概念的考題,例如第60656970題等,顯示考生必須將社會考科的相關概念串聯並融會貫通。尤其「跨領域」、「跨科」為新課綱的重要核心之一,類似的考題勢必會成為出題趨勢,考生未來在準備考試時,亦可朝這個面向多多練習。

 

法律單元

  今年學測很明顯與前幾年不相同,題目不再只侷限在某課或是某個概念,而是跨概念、跨課次,甚至是跨領域。由於法律的概念常可以相通,因此題目的多元性也就大幅增加,這正是新課綱的目標。不過相對的,題目不再有太細節的記憶性東西,同學們最主要應該是先了解各別的概念,再試著去作概念間的連結。最後,當然還是不能忘記重要的時事,上個月的大法官釋字也不意外的出現在題目中,提醒同學不要忘記隨時更新喔!

 

經濟單元

  今年經濟的題目較少,且偏向於測驗重要的基本概念,沒有課外考題,例如第9題國際貿易對進出口國的影響、第10題外部成本、第11題國民所得的計算及公共財的特性、第19題市場均衡的改變和第60題的經濟效率,只要熟悉基本概念就能輕鬆作答。

1.依據教育部頒布的「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通常學校行政人員或老師不能搜查學生身體與私人物品,除非發現特定學生涉嫌犯罪或攜帶違法物品,或為了避免緊急危害等特殊情況,才能進行搜查。對於此種管教行為的約束,最主要是基於哪一個理由?

(A)保障學生的財產自由權

(B)保障校園的秩序與安全

(C)保障學生尊嚴與人格權

(D)保障校園師生倫理和諧

【答案】:C

【解析】:原則上學校行政人員或老師不能搜查學生身體與私人物品,因該行為屬侵害個人隱私與人性尊嚴,違反憲法第22條保障人民人格權之意旨,故選(C)(A)財產自由權是指財產所有人得自由使用、收益及處分其財產,而禁止搜查學生身體與私人物品之規定,與財產自由權保障內涵無關。(B)禁止搜查學生身體與私人物品之目的並非保障校園秩序與安全,反而搜查才可能是為了保障校園秩序與安全。(D)欲促進校園倫理或師生倫理之和諧,可以進行相關倫理課程教學、舉辦各項親師交流活動或加強師生倫理規範宣導等等,禁止搜查學生身體與私人物品並無法達成上述目的。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第三課「校園人權」、三民版公民與社會()第四課「憲法保障的基本權利」。

 

 

2.假設在2010年代有甲、乙、丙、丁、戊五個國家,以下為這些國家的一些特色:

甲國:人民需要負擔高額的綜合所得稅,稅率級距最高達百分之四十至五十

乙國:有蓬勃發展的國際與國內的非政府組織,人民可以自由地組織或參加

丙國:以國民生產毛額計算,國營企業對該國的貢獻度為民營企業的1.5

丁國:擁有先進的資訊統計科技,可完全監控該國新聞以及社交媒體的內容

戊國:不論性別或信仰有何差異,國民只要達到一定年齡都有服兵役的義務

比較以上國家的政府與人權保障,下列推論何者最正確?

(A)甲國與戊國都不屬於自由民主的國家

(B)甲國與丙國應有強大社會運動與政黨

(C)乙國與丁國對言論自由保障落差很大

(D)丁國與戊國對隱私權的保護情形接近

【答案】:C

【解析】:(A)稅率高低、人民是否有服兵役的義務,與自由民主的程度未必有關。(B)無法由稅率高低、國營企業貢獻度,推論出其是否有強大社會運動與政黨。(C)乙國人民可自由地組織或參加非政府組織,可知其結社自由獲得保障;而非政府組織有其欲推廣的理念或訴求、常有倡議行為,因此可推知其言論自由也受保障。丁國可完全監控新聞,可知該國沒有新聞自由,而新聞自由亦屬於言論自由。(D)丁國人民的社交媒體被監控,人民隱私權不受保護。戊國的隱私權保護情形則無法得知。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第五課「非政府組織、社會運動」;第六課「媒體自由」。

 

 

3.為保護青少年身心健康,法律限制媒體刊載過度描述(繪)血腥、色情細節之文字或圖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此種限制的規範目的主要在於防止妨礙他人自由

(B)此限制手段類似立法禁止在校園內販售含糖飲料

(C)此限制涉及憲法所保障的記者職業自由及工作權

(D)此限制涉及憲法所保障的兒童及青少年人身自由

【答案】:B

【解析】:限制媒體刊載內容是為了保護青少年身心健康,可知此限制具有增進公共利益的目的。(A)依題幹所述,此限制之規範目的為保護青少年身心健康,與「防止妨礙他人自由」無關。(B)亦為增進公共利益之目的,而以法律限制他人自由行為,與題幹類似。(C)此限制主要涉及媒體言論自由,與記者職業自由略有關係,但與政府須積極保障工作權(包含人民工作條件、環境等)較無關係。(D)人身自由是指身體的行動自由,凡隨心所欲於任何時間前往任何地點,或任何時間不前往任何地點,都屬於身體的行動自由,而本題之法律並未限制人身自由。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第四課「明文列舉的基本權」。

 

 

4.小華一家五口住在某市一棟老舊公寓裡,某日市政府將小華家公寓劃入住宅都市更新案的範圍,並且核定建商對該地區所提出來的都市更新計畫案,准予實施。小華一家人如不服市政府的核定,希望進行救濟,其救濟途徑的屬性與下列何者最相似?

(A)私立學校學生接到學校以掛號信通知其遭到退學

(B)公立學校學生認為老師不當體罰造成其身心受傷

(C)公立學校校方通知文具供應廠商將解除買賣契約

(D)私立學校教師收到學校通知下學期不再繼續聘用

【答案】:A

【解析】:市政府對建商所作成的核定屬於行政處分,其救濟程序包括聲請訴願、若對訴願不服者得提起行政訴訟等行政救濟程序。(A)私立學校是依私立學校法經主管教育行政機關許可設立並製發印信授權使用,在實施教育之範圍內,有錄取學生、確定學籍、獎懲學生、核發畢業或學位證書等權限,屬於法律在特定範圍內授與行使公權力之教育機構,於處理上述事項時亦具有與行政機關相當之地位,故私立學校學生被退學即得依行政救濟程序進行救濟,故選(A)(B)(C)(D)之救濟途徑均為民事救濟程序。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第八課「公法上的權利救濟制度」。

 

 

5.電視新聞報導,某公司員工們在手機通訊軟體中取名為「員工專屬,老闆不要看」的公司員工群組聊天室裡,集體發洩工作上的不滿。幾位員工忍不住以難聽字眼辱罵老闆,老闆知道後,憤而告上法院。幾位罵人的員工,都被法院依照公然侮辱罪判刑。小明跟小玉看了新聞後,有以下之討論,請問哪一個觀念正確?

(A)基於刑罰一般預防理論,辱罵者被判刑能讓罵人的員工們反省其行為不當

(B)基於刑罰特別預防理論,辱罵者被判刑能達到嚇阻罵人員工們再犯的效果

(C)基於罪刑法定主義,法條未載明聊天室辱罵行為有罪,員工不服可再上訴

(D)基於刑法應報理論,辱罵者已得到應有的刑罰,老闆不可再請求民事賠償

【答案】:B

【解析】:(A)一般預防理論認為刑罰的目的在對「社會大眾」產生心裡強制的威嚇效果,依此理論,辱罵者被判刑能讓社會大眾加以警惕,而非罵人的員工們。(B)特別預防理論認為刑罰的目的在於預防「個別犯人」再犯,依此理論,辱罵者被判刑能達到嚇阻罵人員工們再犯的效果。(C)罪刑法定主義是指,對於行為的刑事處罰,以行為時法律有明文規定者為限,而刑法第309條定有公然侮辱罪,法條雖未載明聊天室辱罵行為有罪,但只要符合犯罪構成要件,且無其他阻卻違法事由或阻卻罪責事由,則成立犯罪。(D)刑法上的處罰與民法上的損害賠償各為獨立的體系,辱罵者雖已受有刑事處罰,老闆仍可再對其請求民事上損害賠償(如慰撫金)。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第七課「應報理論與預防理論」。

 

 

6.小民在公民老師指導下,著手撰寫一篇小論文,用民法以下兩條規定的關係為例進行討論:第1084條規定「子女應孝敬父母」,以及新增的第1118條之1,規定子女可聲請法院判決減輕或免除對虐待或棄養子女的父母之扶養義務。根據上述判斷,小民的論文最可能探討哪一個議題?

(A)處罰的最後手段性

(B)私法的範圍與限制

(C)道德的發展與實踐

(D)道德的變遷與多元

【答案】:D

【解析】:(A)刑法中所謂處罰的最後手段性是指,因刑罰的效果強烈,故國家不應任意以刑罰約束人民,而應將刑罰做為最後的手段。而本題並未涉及刑法,民法第1118條之1規定與處罰最後手段性無關。(B)私法的範圍與限制是指,民事關係原則上依契約自由原則,每個人皆得與他人自由訂立契約,但於例外情形,基於公共利益的考量,法律會介入當事人間的民事關係,例如:立法者制訂消費者保護法保護經驗或資力通常較薄弱的消費者。題幹所示論文所探討的主題涉及「子女應孝順父母」的傳統道德規範,以及傳統道德與現代道德的衝突「在父母不慈時,子女是否仍有孝順義務?」,法律規定此時子女無須扶養父母,與傳統觀點不同,可以知道論文要探討的是道德的變遷與多元,故答案應為(D),而非(C)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第一課「道德的變遷」、第六課「私法自治:從契約自由原則到契約正義原則」及第七課「刑罰的最後手段性」。

 

 

7.張家跟樓下鄰居之間因為房屋漏水而產生糾紛,下列哪種方式不屬於此種糾紛應採行的解決機制?

(A)雙方坐下來自行簽訂維修費用和解契約

(B)到派出所報案請求警察調查並進行調解

(C)赴鄉鎮市調解委員會由委員來進行調解

(D)至地方法院在法庭由法官當庭進行和解

【答案】:B

【解析】:因房屋漏水而產生糾紛屬於民事事件。(A)(C)(D)均為民事事件可以採行的解決機制。(B)到警察局報案請求警察調查並進行調解應屬刑事事件且限於告訴乃論罪。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第八課「其他的紛爭解決方式」。

 

 

8.監獄行刑法准許監獄長官得閱讀所有受刑人往來書信之全部內容,被司法機關認定為過度限制受刑人的秘密通訊自由,其理由最可能與下列何種違反行政法原理原則之行為相同:

(A)廠商排廢水造成環境污染,環保單位要求限期改善,未到期卻先行開罰

(B)檢肅流氓條例以「欺壓善良、品行惡劣、遊蕩無賴」要件認定處罰流氓

(C)行政機關廢止行政命令時,對合法權利受影響者,未採取合理補救措施

(D)駕駛人臨停如廁,危害交通秩序情節輕微時,員警未經勸導即先開罰單

【答案】:D

【解析】:監獄行刑法准許監獄長官得閱讀所有受刑人往來書信之全部內容,若是為了達成監獄行刑之目的,其手段雖能達成目的,但未區分書信種類,亦未斟酌個案情形,一概允許監獄長官閱讀書信之內容,明顯對受刑人及其收發書信之相對人之秘密通訊自由,造成過度之限制。於此範圍內,與憲法第23條比例原則之意旨不符,有違憲法保障秘密通訊自由之意旨。(A)環保單位未到期限卻先行開罰,此應與「誠實信用原則」不符。(B)檢肅流氓條例以數個不確定法律概念作為要件,其與「明確性原則」不符。(C)行政機關廢止行政命令時,應採取合理補救措施,若未採取則違反「信賴保護原則」。(D)員警未經勸導即先開罰單,捨對人民侵害較小手段(勸導),而逕為對人民侵害較大之手段(開罰單),違反比例原則。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第五課「行政法的一般原理原則」。

 

 

9.若甲、乙兩小國均生產某產品,其進出口不影響國際價格。在自給自足的狀況下,該產品在甲國國內價格高於國際價格,但在乙國的國內價格則是低於國際價格。若兩國均開放自由貿易,對於兩國該產品市場所造成的影響下列何者正確?

(A)甲國該產品的生產者收入上升

(B)使該產品在乙國的消費量增加

(C)將使該產品在兩國的價格相等

(D)甲國福利下降但乙國福利上升

【答案】:C

【解析】:(A)甲國國內價格高於國際價格,為「進口國」。因此,開放自由貿易後,價格較便宜的進口商品較具優勢,導致甲國生產者的收入減少。(B)乙國的國內價格低於國際價格,為「出口國」。因此,開放自由貿易後,國內價格會上漲,導致消費量減少。(C)國際貿易會使進口國國內價格下降、出口國國內價格上漲,直到兩者皆等於國際價格為止。(D)不論是進口國還出口國,產品交易量都會上升,經濟福祉皆會增加。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第三課「貿易對進、出口國經濟福祉的影響」。

 

 

10.國健署2017年宣布對免稅菸品課徵每包20元的健康福利捐,主要目的之一是為了進一步降低菸害帶來的外部性。下列各項針對特定族群的政府政策中,哪一項的政策效果與前述政策最相似?

(A)設置不分區立委的婦女保障名額

(B)每周提供國小學童飲用免費牛奶

(C)免費提供身心障礙人士復康巴士

(D)免費提供高齡國民施打流感疫苗

【答案】:D

【解析】:抽菸會產生二手菸等外部成本,政府藉由課稅將外部成本內部化。而高齡國民易得流感,造成外部成本增加,政府藉由免費提供疫苗來減少外部成本,與對菸品課稅的效果最為相似。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第五課「課稅」。

 

 

11.臺灣地震頻繁,有時會造成災害,對此政府有許多因應措施與作為。以經濟學觀點來解讀,以下各項政府作為的性質與效果何者正確?

(A)成立災害應變中心後所發布之最新災情,有公共財的特性

(B)對受災戶進行補助與救濟,對國內生產毛額產生直接影響

(C)向社會大眾募集二手物資,會增加各項產品的市場供給量

(D)對地震災區進行房舍重建營造工程,可提高整體社會資本

【答案】:A

【解析】:(A)災害應變中心發布的最新災情所有人都可以查看,不會因為多一人得知,就使他人無法取得訊息,具有「共享性」;而且大家都可以免費取得資訊,具有「非排他性」。(B)計算GDP裡的政府消費支出並不包含補助與社會救濟金,因為政府只是把這些錢發給受災戶,而非用來購買最終產品。(C)募集二手物資不屬於經濟行為,因此不影響市場供需。(D)房舍重建工程與提升社會互信互助沒有直接關係。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第四課「如何計算GDP?」、「經濟發展的要素」及第六課「公共財的特性」。

 

 

◎12-13為題組

某公民團體舉辦「流浪生活體驗營」,邀請年輕人參加43夜的街友生活體驗。主辦單位認為很多街頭流浪者都非自己選擇「看似遊手好閒」的生活,而是因為很多不得已的原因才成為「街友」。該活動包括讓體驗者做按日或按件計酬的粗工、資源回收等體力勞動,藉此微薄收入支付每天生活所需。

 

12.就培養年輕公民的關懷與參與的情懷而言,該活動和下列何種公益行為的性質最為相似?

(A)定期擔任志工,前往植物人、老人等長照機構,提供免費的看護服務

(B)參加露宿、禁食三十小時並過夜,藉此募款並幫助世界各地飢餓孩童

(C)參加社會運動,抗議國家不注重貧富差距問題且忽視底層人民的需要

(D)利用節慶或假期,在火車站等公共場所幫助盲眼人或其他弱勢者義賣

【答案】:B

【解析】「流浪生活體驗營」是體驗街友生活的活動,(B)禁食三十小時並過夜,屬於體驗飢餓孩童生活的活動,兩者皆在體驗弱勢團體的生活。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第一課「有參與意願的公民」、第四課「弱勢團體利益」。

 

 

13.主辦單位認為用「遊民」的稱謂不妥,應要用「街友」來描述流浪者,其理由和下面何項主張最為相似?

(A)反對同性伴侶登記為配偶的權利  (B)反對原住民自願恢復其傳統姓名

(C)反對用新住民一詞稱呼外籍配偶  (D)反對將身體障礙者稱為殘障人士

【答案】:D

【解析】「遊民」一詞較具有負面意涵,「街友」則較中性。此題要找出類似概念,(A)(B)與對特定團體的稱呼無關,可先刪除。(C)「外籍配偶」有區分本國、外國之意,「新住民」為較尊重的稱呼。(D)「殘障」具有貶義,「身體障礙者」為較尊重的稱呼。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第三課「歧視性稱呼」。

 

 

14-15為題組

假設某國屬地方分權國家,該國某地方政府最近依法完成該地方議會選區重劃和改選,圖1是部分選區長期以來的選民政黨支持比率,以及本次選區重劃前後的議會改選席次變化圖。

14.依據圖文訊息判斷,該地方議會的選舉制度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兩輪投票制

(B)比例代表制

(C)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制

(D)複數選區相對多數決制

【答案】:C

【解析】:本題主要是從「傑利蠑螈」的概念而來,通常會出現在單一選區或是複數選區相對多數的制度中。從圖1可看出該地方總共劃分為5個選區且共選出5名議會席次,可知應為單一選區,故選(C)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第六課「選舉制度的類型」。

 

 

15.依據圖文訊息推論,關於該地方的政黨政治生態,下列敘述何者最可能?

(A)甲黨是該地的最大黨

(B)選前的執政黨是乙黨

(C)選前由單一政黨長期掌控行政權力

(D)選後不同政黨分掌行政權與立法權

【答案】:B

【解析】:通常執政黨才可能主導選區重劃,讓自己的政黨可以在選區內取得優勢。從圖1中可知在重劃前對甲黨有利,重劃後反而由乙黨取得多數席位,故應選(B)(A)最大黨應看該黨所獲得的總席次,而非單從支持率來判斷。(C)(D)單從題目並無法完全判斷是否正確。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第五課「政黨制度類型」。

 

 

16-17為題組

為了監督立法委員在國會的表現,學者與數個民間團體成立一個監督國會的聯盟,在立法院開會期間,觀察和紀錄立法委員行使職權的狀況,並定期公布觀察記錄,以供民眾檢視與參考。

 

16.關於該組織的性質、運作與功能,下列敘述何者最恰當?

(A)因具有監督政府施政的功能,必須與政府和執政黨保持抗爭關係

(B)該組織成立目的在於促進國家公共利益,其性質與利益團體不同

(C)為確保組織的獨立自主性,不宜採取向政府機關遊說的運作方式

(D)該組織發揮的功能,有助於政府資訊透明化並提升體制的正當性

【答案】:D

【解析】(A)儘管該組織具有監督媒體的功能,但並非一定要保持抗爭的關係,若是政府具有良好的施政,仍可給予正面的評價。(B)利益團體可分為公益性與私益性,該組織的目的屬於公益性質,故仍可視為利益團體。(C)延續(B)選項,既然該組織屬於利益團體,遊說便是利益團體最重要的影響政策方式之一,且若是遊說有助政府施政更加符合民意,自然可以使用這種方式,但一切運作均須符合我國《遊說法》之規定。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第五課「利益團體」。

 

 

17.下列何者屬於該組織觀察和紀錄的項目或內容?

(A)同意考試委員之任命       (B)解決直轄市間的爭議

(C)解釋行政中立法疑義       (D)提案彈劾涉弊的官員

【答案】:A

【解析】:從題幹可知,該組織的監督對象為立法院,所以其觀察與紀錄的內容應與立法院所能執行的職權有關。依據我國現行規定,立法院對考試委員具有任命同意權,故(A)可能是該組織會觀察與紀錄的項目。(B)屬行政院職權。(C)屬司法院職權。(D)屬監察院職權。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第三課「我國的中央政府組織」。

 

 

 

 

18-19為題組

某國政府之執政黨為國會多數黨,因政績不佳,民調持續低迷,引發要求首相下臺的呼聲,該國已有多位執政黨籍的國會議員連署支持更換黨魁,要求舉行黨魁選舉。消息一出,引發國內股票市場震盪,多檔高股價的成交價格與數量均創下一個月新低的紀錄。

 

18.依據題文訊息判斷該國的政治體制,下列敘述何者最可能?

(A)該國屬於非競爭型的政黨體制       (B)該國選舉制度採間接選舉制度

(C)最高行政首長兼任政黨領導人       (D)中央政府係採聯合內閣的模式

【答案】:C

【解析】:從題幹之敘述,可知該國之政府體制屬於內閣制。(A)有多位議員連署要求更換黨魁,顯示該國並非由單一政黨或是單一領導人說了算的非競爭型政黨體制。(B)(C)該國屬內閣制,該制度是由人民直接選出議員後,由國會最大黨之黨魁擔任首相,做為國家的最高領導人,故仍屬直接選舉制度。(D)題幹中已提到國會中的執政黨為國會多數黨,故應無聯合內閣的模式。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第三課「內閣制」。

 

 

19.若從供需關係的變化來解釋該國股市所發生的現象,下列選項何者為最正確?

(A)需求大幅左移,供給不變或小幅右移(B)供給大幅左移,需求不變或小幅左移(C)需求大幅右移,供給不變或小幅右移(D)供給大幅右移,需求不變或小幅右移

【答案】:A

【解析】:股票市場震盪導致大家都想賣掉手邊的股票,沒有人想買,因此,供給線會往右移,需求線則會往左移。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第二課「市場均衡的改變」。

 

 

20.老師請同學設想,如果是市場經濟,需要滿足以下哪一個條件,才可達到「社會上每一項商品生產的數量恰能滿足所有人之需」,而且又沒有資源浪費的結果?

(A)商品的價格固定(B)沒有生產者剩餘

(C)工廠為私人擁有(D)不存在市場失靈

【答案】:D

【解析】:「每一項商品生產的數量恰能滿足所有人之需」意味著生產量等於需求量,只有當不存在市場失靈時,市場上的生產量和需求量才會剛好相等,且沒有無謂損失(浪費資源)。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第二課「經濟效率」。

 

 

21.某國的礦業一直是其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其政局長期紛擾不斷;1990年,該國一位政治人物在演說中呼籲:「我國的未來只能是一個在不分膚色的基礎上,通過民主選舉而產生的機構來決定,也就是建立一個民主、不分膚色和統一的國家,白人壟斷政權的狀況必須結束。」該政治人物的理想逐漸成為事實,但國內經濟發展同時出現遲緩現象,直到21世紀初才逐漸復甦。請問該政治人物演說的內容,與下列哪一項權利保障的主張最吻合?

(A)民主國家應該保障多元族群的文化差異

(B)保障少數族群權益才能提升政府合法性

(C)保障多元族群的平等才能促進國家整合

(D)民主國家應該保障少數族群的自決權利

【答案】:C

【解析】演說強調了兩次「不分膚色」,其代表的是平等的概念,選項中只有(C)提到平等。進一步來看,該國政局長期紛擾不斷,演說中提到建立「統一的國家」,符合(C)的「促進國家整合」,故可知答案為(C)(A)(D)演說強調的是各族群之間的平等,而非保障文化差異或少數族群的自決權利。(B)通過民主選舉而產生的政府機構為提升政府的「合法性」;但保障少數族群權益應是提升政府的「正當性」。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第八課「認識多元文化主義」;三民版公民與社會()第一課「正當性與合法性」。

 

 

22.右圖畫作的主題經常出現於某一時期的西歐與南歐,這類畫作的內容除貴族人物外,也常包括:地球儀、天體儀、四分儀、兩腳規、星盤等。現代讀者在詮釋此畫作時,下列哪一概念最適合用來解釋該畫作代表的象徵意義?

(A)文化位階  (B)性別傾向

(C)文化涵化  (D)世界公民

【答案】:A

【解析】此類畫作以貴族及其生活中出現的物品為主題,貴族屬於上層階級,其接觸的文化與一般人不同,此為文化位階的概念。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第七課「文化位階」。

 

 

 

23.近幾年,許多非洲難民湧入歐洲,國際移民組織(OIM)統計,2016年湧入歐洲難民有364,000人,其中約有半數從北非地區橫渡地中海偷渡入境,又以來自奈及利亞(占21.0%)、厄利垂亞(占11.7%)、幾內亞(占7.2%)和象牙海岸(占6.7%)四國者為數最多。大量難民湧入歐洲後,常面臨找不到工作、長期失業以及居住環境條件不佳的生活困境。面對此現象,歐洲某國政府官員對外發表言論,主張該國應停止收容非洲難民,否則將影響歐洲生活水準與歐洲文化。該言論一出,引發眾多輿論強烈的批評。該國官員的言論招致眾多輿論批評,這些批評主要是針對:

(A)該官員反對主流文化

(B)該官員主張我族中心

(C)該官員反對全球在地化

(D)該官員支持經濟全球化

【答案】:B

【解析】該官員認為非洲難民會影響歐洲生活水準與歐洲文化,意味著歐洲文化比非洲文化優秀,此種以自身文化標準看待其他文化的心態,屬於我族中心的概念。(A)(C)(D)與言論內容較無關。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第七課「我族中心主義」。

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
跳至網頁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