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
公民與社會科試題詳解與分析
◎試題趨勢分析與說明◎
今年學測的公民與社會考科,整體出題的方向靈活,強調時事的重要性,且出現了不少圖表判讀題。綜觀歷年公民與社會學測試題,可發現四大領域的考試趨勢大致如下: 社會單元 今年的學測四題中有兩題是表格判讀題,但只要好好看清問題與表格內容,找到答案並不難。今年的另一個特色是題目具有跨課與跨冊整合性,例如第1題考了第二課(性別平等)與第三課(結社自由權)的概念;第3題囊括了第六課(新聞專業)、第七課(我族中心主義)與第八課(涵化)。另外其他考題亦有融入第一冊的部分內容,可知此種跨課與跨冊整合題可能是未來的考試趨勢,概念的融會貫通更顯重要。 政治單元 今年的學測題目並不艱澀,只要考生能夠確實理解課本中所講述之概念,想要拿到高分並非難事。在考題上,仍偏向以概念比較的方向來命題,例如第6題對行政層級的比較;時事入題也是一大特點,如第7題就考到了降低投票年齡,因此考生除了確實理解課本概念外,仍須適時地補充重要時事議題。最後在考點上,以政府體制的出現頻率最多,但近幾年有關「民主」、「公投」、「兩岸關係」也是十分熱門的考點,考生亦須多加留意。 法律單元 觀察近年考題,題型偏向時事化與生活化,並非僅是單純名詞定義而已。憲法著重在基本人權與原理原則,而行政法則是著重於行政行為與其行政救濟的方法,基本上題目屬於中間偏簡單,只需掌握住基本概念便能得分。大考重點落在民刑法與訴訟法領域,並且注重「活用」與「實用」,因此學生在學習時不能僅單單反覆背誦名詞解釋,而是需要理解並前後融會貫通,若能佐以圖表,相信得分不是問題。 經濟單元 今年學測不同於以往,國民所得、外部效果等概念皆未出現於考題;相對地,出現不少看似課外,但可依據常識及經濟學基本概念作判斷的題目,例如第18及19題分析政府對醫療價格的管制。此外,這次考題也出現結合各課各冊出題的情形,例如第20、21題就包含第一、二、四冊的概念。綜合來看,這次學測可能反映未來出題更緊扣「公民教育」的趨勢,也就是講究基礎知識、跨領域結合,而專業的技術性知識的比重則會降低。 |
( )1.根據報導,某國政府教育部近來發布規定,禁止中學成立同性戀社團,並透過學校向家長宣導,如果家中孩童熱愛穿V領上衣,便可能具有同性情慾傾向,應小心多加防範。此規定與宣布受到人權團體批評。請問下述批評何者最可能為人權團體之訴求?
(A)該國做法有違兩性平等的原則
(B)該國做法限制消費者選擇自由
(C)該國做法侵犯家長之親權行使
(D)該國做法違反學生之結社自由
【答案】D
【解析】(A)該規定有歧視同性戀的意涵,有違「性別平等」原則,而非僅強調男女平等的「兩性平等」原則。(B)(C)與題幹敘述較無關。(D)「禁止中學成立同性戀社團」是對學生結社自由的侵害。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一)第三課P.56-57「校園人權」。
( )2.某國針對婦女「沒有可自由使用之零用錢」現象進行調查,而所謂可自由使用之零用錢意指家庭必須花費外,婦女可自行決定如何支配之金錢。此項調查結果如表1:
表1
年度 | 全體婦女人口中沒有可自由使用零用錢之比例 | 有收入婦女中沒有可自由使用零用錢之比例 | 無收入婦女中沒有可自由使用零用錢之比例 |
2006 | 37% | 36% | 54% |
2010 | 44% | 37% | 55% |
根據以上資料,有關該國社會現況的描述與解釋,下列敘述何者較為合理?
(A)對照有無收入婦女的相關數據,顯示有收入仍未能確保女性擁有完全經濟自主
(B)無收入婦女中,沒有可自由使用零用錢的比例高於五成,顯示他們較不善理財
(C)有收入婦女中,有近四成沒有可自由使用的零用錢,顯示女性有過度消費問題
(D)全體婦女中沒有可自由使用零用錢的比例呈現上升,乃因愈來愈多婦女掌管家庭經濟
【答案】A
【解析】(A)有收入婦女沒有可自由使用零用錢之比例雖然比無收入婦女低,但仍占相當比例,顯示有收入仍未能確保女性擁有完全的經濟自主。(B)無收入婦女超過五成沒有可自由使用的零用錢,顯示出其對丈夫的經濟依賴,與是否善於理財較無關。(C)有收入婦女近四成沒有可自由使用的零用錢,顯示出婦女即使有收入也很難自由花錢消費,遑論過度消費的問題。(D)全體婦女中沒有可自由使用零用錢的比例上升,顯示出女性的經濟無法獨立的現象,原因可能是經濟資源被丈夫掌控,或是賺的錢必須用來支應家庭生活支出等,並非是因為婦女掌管家庭經濟所致。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一)第二課P.31「生活中的性別不平等」。
( )3.第一次波斯灣戰爭時,曾有美國雜誌報導:伊拉克為貧瘠之地,其歷史中也少有豐富文化與偉大信念。但文化評論者卻指出,伊拉克是兩河文明發源地,土地肥沃物產富饒,此報導之描述,明顯表現美國社會普遍存在對伊拉克的既有刻板印象。請問以下敘述何者最能說明此評論者的觀點?
(A)媒體報導往往未經查證,向來為人所詬病
(B)媒體常以我族中心主義觀點詮釋國際事務
(C)美國軍事強權擴張,阻礙各文化相互涵化
(D)媒體屬大眾文化,報導往往缺乏深度內涵
【答案】B
【解析】由「明顯表現美國社會普遍存在對伊拉克的既有刻板印象」可知,美國媒體的報導帶有偏頗的觀點,而導致報導偏頗的原因應為我族中心主義。(A)重點不在報導是否經過查證,而是帶有刻板印象。(C)涵化是指異文化在接觸時產生相互模仿、採借的現象,題幹敘述並未涉及此概念。(D)題幹主要在說明美國媒體對伊拉克的報導有刻板印象,並未提及報導是否缺乏深度內涵。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一)第六課P.118「隱藏性歧視」、第七課P.151「我族中心主義」、第八課P.166「涵化」。
( )4.根據某項東亞三國的社會調查,中華民國、日本、南韓民眾參加不同社會團體之比例(百分比)如表2:
表2 單位:%
國家別 參加團體類型 | 中華民國 | 日本 | 南韓 |
政治團體 | 0.4 | 4.4 | 5.5 |
社團(村里)管理委員會 | 2.4 | 60.7 | 26.4 |
社會服務團體(志工) | 4.0 | 7.6 | 16.5 |
宗教團體 | 9.8 | 10.3 | 29.2 |
校友會 | 1.3 | 44.8 | 47.8 |
工會 | 2.9 | 10.9 | 7.0 |
至少參加一個團體的民眾比例 | 36.7 | 83.2 | 76.1 |
根據表2,以下敘述何者正確?
(A)南韓民眾參加校友會的人數,為三國之中最高
(B)我國民眾宗教團體參與低,可見宗教自由度低於日韓
(C)就民眾參與社會團體比例而言,我國的社會資本高於日本
(D)相對於政治團體,三國民眾皆較樂意於參與社會服務團體
【答案】D
【解析】(A)表格的單位為百分比,故應為南韓民眾參加校友會的「比例」為最高,「人數」則無法由表中得知。(B)加入宗教團體的人數與宗教自由沒有直接的關聯。(C)我國至少參加一個團體的民眾比例(36.7%)遠低於日本(83.2%),故社會資本應低於日本。(D)正確,因為三國民眾參與社會服務團體的比例皆高於政治團體。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一)第五課P.90-95「志願結社」。
( )5.我國某屆立法委員選舉的選票設計如圖1,關於選票之相關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圖1
(A)原住民身分選民與其他選民同為領取圖中區域立委選票
(B)無法從選票設計看出這是以並立制計算席次的選舉制度
(C)在政黨選票上,選民可以投兩個政黨,也就是所謂的兩票制
(D)為爭取政黨票,各政黨須提出相同數額的不分區候選人名單
【答案】B
【解析】(A)我國的立法委員選舉,尚有原住民立法委員,下分平地原住民與山地原住民共6席,採單記不可讓渡制,故原住民身分選民應是領取原住民立委的選票。(C)我國立法委員選舉採單一選區兩票制,兩票制是指一票選黨,一票選人,因此在政黨票上,選民也只能圈選一個政黨。(D)並未規定各政黨一定要提出相同數額的不分區候選人名單,一般來說,大黨所提的不分區名單會較多,小黨提出的較少。若選舉結果小黨的得票率衝高,但卻未提名足夠的不分區立委,則視同缺額,不會分配給其他政黨。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二)第六課P.125-126「選舉制度的類型:混合制」。
( )6.我國《地方制度法》對於行政層級的畫分和所轄的次級地方組織,都有詳細的規定。下列有關「桃園市大園區」與「臺東縣池上鄉」之敘述,何者正確?
(A)前者為市府派出單位,後者為地方自治團體
(B)二者皆為縣級行政單位所轄的次級地方組織
(C)前者之首長為區長,後者之首長為鄉長,均由選舉產生
(D)前者設區民代表會,後者設鄉民代表會,二者皆為立法機關
【答案】A
【解析】桃園市自2014年12月25日起改制為直轄市,臺東市則為縣轄市。(B)桃園市已改制為直轄市,故大園區已非縣級行政單位所轄的次級地方組織。(C)區長由直轄市市長以機要人員的方式進用;鄉長則是選舉產生。(D)區並無區民代表會。
【出處】 三民版公民與社會(二)第三課P.65「鄉(鎮、市)公所與區公所的比較」。
( )7.最近社會大眾討論是否應將我國選舉權的年齡降至年滿十八歲。根據現行法規,如欲修改此項投票年齡門檻,必須透過何種程序始能達成?
(A)可直接經由舉辦全國性公民投票決議通過
(B)須經由中央選舉委員會決議之後公告實施
(C)行政院透過內政部頒布行政命令即可實施
(D)須經我國修憲的程序才可將投票年齡降低
【答案】D
【解析】由於我國《憲法》第130條規定:中華民國國民年滿20歲者,有依法選舉之權。又《憲法》為我國層級最高的法典,其他法律、命令都不可與其有所牴觸,故要降低我國選舉權的年齡,就必須要經過修憲的程序。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二)第二課P.33「我國的修憲制度」;公民與社會(三)第四課P.85-86「參政權」。
( )8.兩岸關係一向是我國政治上重要的議題之一,這些年來此問題隨著時間產生了一些變化。有關兩岸關係問題,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兩岸為敵對狀態,故未能簽訂任何經貿協議
(B)目前兩岸呈現分治狀態,雙方互不承認主權
(C)民國六十年我國退出聯合國後才開始出現兩岸關係問題
(D)中國大陸制定《反分裂國家法》後始出現兩岸關係問題
【答案】B
【解析】(A)自2008年兩岸兩會恢復協商以來,已陸續簽署多項經貿協議,例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C)(D)自1949年國民政府來臺開始,即存在兩岸關係問題。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二)第八課P.176-178「兩岸分治的歷史與現實」。
( )9.國家應維護人民之人性尊嚴,不得將人民當作達成特定目的之工具。依前所述,國家下列行為,何者已侵害人民之人性尊嚴?
(A)為調查犯罪事實及證據而搜索犯罪嫌疑人住處
(B)為迅速查明犯罪的主謀而對共犯連夜進行偵訊
(C)為預防傳染病擴散而命令疑似感染者在家隔離
(D)為維護公共安全社會秩序而禁止人民集會遊行
【答案】B
【解析】(B)固然基於公共利益的目的可對嫌犯進行偵訊,但依刑事訴訟法第100條之3的規定,除非有重大或緊急事由,否則不得於夜間訊問嫌犯,故此一行為不僅可能違法,亦形同將共犯當作逼出主謀的工具而侵害人性尊嚴。(A)(C)(D)均表示國家基於一定公共利益的考量而限制人民權利,雖然也有侵害人性尊嚴之虞,但相較之下,(B)的情節較為嚴重且明確,故答案應為(B)。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三)第四課P.91-94「合憲的基本權限制」。
( )10.甲男與丙女是夫妻,乙是甲之弟。甲死亡後30歲未婚之乙與丙結婚。下列關於乙丙間婚姻效力之敘述,何者正確?
(A)甲死亡後,乙丙無親屬關係,故乙丙之婚姻有效
(B)乙與丙輩分相同且親等相近,故乙丙之婚姻無效
(C)丙為乙之兄嫂,二人結婚有違倫常,故婚姻無效
(D)乙丙未違反近親不得結婚的規定,婚姻合法有效
【答案】D
【解析】(A)夫妻之一方死亡不會影響既有的親屬關係,故乙丙仍是二親等旁系姻親。(B)(D)乙丙間之親屬關係為二親等旁系姻親且輩分相同,不在民法第983條禁婚親的禁止範圍內,故乙丙之婚姻有效。(C)婚姻如果不具備形式要件、重婚或近親結婚,則婚姻無效,但是否違背倫常並非婚姻無效的原因。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三)第六課P.141-143「婚姻制度」。
( )11.憲法保障人民有請願、訴願及訴訟之基本權利。下列有關人民依法得提起權利救濟的方式,何者正確?
(A)不服市政府違建拆除大隊拆除自家違建,得向法院提出請願
(B)向縣政府申請低收入戶補助遭駁回,得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
(C)不服交通裁決單位所作裁決,得向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提起訴訟
(D)主張《公民投票法》之規定不合理,得向中央主管機關提起訴願
【答案】C
【解析】請願是指人民對國家政策、公共利害或個人權益維護,向職權所屬之民意機關或各該主管機關直接提起請願;訴願是指人民認為行政處分有違法或不當,而請求原處分機關重新審查。惟應依法提起訴願或訴訟之事項,不得提起請願。(A)是行政處分,應向原處分機關提起撤銷訴願。(B)是行政處分,應向原處分機關提起課予義務訴願。(C)對於交通裁決不服,依法得向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提起訴訟。(D)對於政府發布之法規有不同意見,應向中央主管機關提出請願。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三)第五課P.103「行政行為的種類」、第八課P.195-197「行政救濟」。
( )12.公務員甲涉嫌收受賄款,由檢察官乙進行偵查。下列何者,屬於檢察官乙後續依法可行使之權限?
(A)立即帶領警察進入甲之辦公室及住宅,進行搜索
(B)如認定甲之行為並不構成犯罪,作成緩起訴處分
(C)偵查後認為甲之犯罪嫌疑重大,向法院聲請羈押
(D)代表國家向法院提起自訴,並且負擔起舉證責任
【答案】C
【解析】(A)搜索須先向法院申請搜索票,始得為之。(B)緩起訴是指被告與犯罪事實都確定之案件,檢察官決定暫時不予起訴,若被告於一定期間內未違反緩起訴之條件,則免除其刑罰;不起訴則是指檢察官依職權裁量起訴被告與否後,決定不起訴被告之處分。故檢察官乙認為甲的行為不構成犯罪時,應作成不起訴處分。(C)檢察官偵查後認為犯嫌重大、有羈押必要時得向法官聲請羈押嫌犯。(D)自訴是指被害人自己委任律師向法院提起訴訟;公訴則是檢察官認為被告有高度犯罪嫌疑時,代表國家向法院提起訴訟。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三)第七課P.173-174「國家追訴、處罰犯罪的程序」。
( )13.甲公司因涉嫌使用不合法原料生產食品,經檢察官向法院起訴,法院認為相關事證無法證明甲公司違法,判決甲公司無罪確定。消費者乙對於此判決結果不 滿,欲採取其他行動以達到制裁甲公司的效果。關於此判決及乙可能採取之行動,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法院依據罪疑唯輕原則判決甲公司無罪,是法律保留原則的表現
(B)如行政機關接到乙之檢舉,應依據信賴保護原則而不處罰甲公司
(C)乙主張健康受損,依《公平交易法》向甲求償,但應證明其故意
(D)如乙提起民事訴訟求償,訴訟中與甲和解,可聲請法院強制執行
【答案】D
【解析】(A)罪疑惟輕原則是無罪推定原則的內涵,非法律保留原則之內涵。(B)甲公司同時涉及違反刑法與行政法上的義務,依法應以刑法優先。但刑法部分判決無罪時,仍得依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裁處之。故行政機關接到乙的檢舉時,仍得依法判斷甲是否違反行政法上的規範裁處之,無信賴保護原則的適用問題。(C)公平交易法之目的在於確保交易秩序、自由及交易市場的公平競爭;消費者保護法則是為保護消費者權益而制定。故消費者乙主張該產品損害其健康,應是依消費者保護法求償之。(D)屬於訴訟上和解,可直接聲請強制執行。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三)第六課P.139-140「消費者保護法」、第七課P.175-176「無罪推定原則」、第八課P.186「和解」。
( )14.原油耗盡的能源危機是現代社會的重大問題,但是有經濟學家認為,依據經濟學的法則,原油不會用完,無需過於擔心。請問下列何種理由最適合解釋此一論點?
(A)開採技術進步,未來原油供給遠大於需求,供給數量有增無減
(B)價格愈來愈高,供過於求使原油有所剩餘,而剩餘將持續增加
(C)替代能源愈來愈多,導致原油價格下跌,需求數量進一步減少
(D)原油若因數量稀少而變得愈來愈貴,市場需求數量自然會減少
【答案】D
【解析】(A)原油的蘊藏量有限,即使開採技術進步,未來的供給數量也不可能有增無減、使供給遠大於需求。(B)若原油價格「過高」導致供過於求,則原油價格將下跌,原油剩餘也會持續減少,直到原油供需平衡。(C)根據需求法則,原油價格下跌將導致需求數量增加。(D)原油數量稀少時容易發生供不應求,導致價格愈來愈高,市場需求數量則愈來愈少,原油的消耗速度也愈來愈慢。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四)第二課P.33-34「需求法則」、P.48「供過於求」。
( )15.過去30年間,許多因素造成我國政府各種項目的收入有所增減。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受全球化影響,我國出口大幅衰退,關稅逐年減少
(B)雖然歷經幾次景氣循環,但消費稅的收入不受影響
(C)雖經民營化浪潮,公營事業收入仍為歲入重要來源
(D)由於人口老化的關係,汽機車牌照稅收入大幅下跌
【答案】C
【解析】(A)全球化使得各國的經貿交流更加頻繁,而在WTO與區域經貿組織的推動之下,各國間的貿易障礙也出現減少,我國的出口隨之大幅成長。(B)消費稅是針對產品的銷售、製造、進口所課徵的稅。景氣不佳時,人們的消費意願降低,導致產品的產銷活動減少,消費稅下滑;相反地,景氣熱絡時,人們的消費意願提高,產品的產銷活動增加,消費稅提升。(C)雖然我國的公營事業收入因為民營化浪潮而下滑,但仍是政府第二大的歲入項目,僅次於稅收。(D)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程度提高,國民所得在過去30年間大幅提高,連帶也增加汽機車的數量,牌照稅隨之上升。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四)第三課P.67「經濟全球化」、第六課P.155-158「臺灣歷年政府收入」。
( )16.大量抽取地下水養殖水產或做為工業用途,可能造成地層下陷,此現象與「地下水」的財貨屬性有關。關於地下水,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地下水屬於公共財,理應由政府統一管制分配
(B)地下水具排他性,其價格必須反應市場的需求
(C)地下水的財產權不明確,易形成共有財的悲歌
(D)地下水為私有財,因上方之土地財產權很明確
【答案】C
【解析】(A)(B)(C)地下水有人多用,則其他人就只能少用,不具有共享性;此外,除非政府介入,否則任何人都難以落實或主張地下水的財產權,導致地下水缺乏排他性。由此可知,地下水屬於共有財(或稱共同資源),容易出現濫用,形成共有財的悲歌。(D)即使地下水上方的土地有明確的財產權,地主也難以阻止別人從他處抽取地下水,因此地下水不屬於具有排他性的私有財。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四)第五課P.127「共同資源的悲劇」、第六課P.146-147「公共財的特性」。
( )17. 臺灣曾經是鞋子王國,現在則是資訊產品王國。下列何者可以說明此種轉變?
(A)鞋子的機會成本降低,資訊產品的比較利益增加
(B)鞋子的機會成本增加,資訊產品的比較利益下降
(C)鞋子的比較利益降低,資訊產品的機會成本下降
(D)鞋子的比較利益增加,資訊產品的機會成本增加
【答案】C
【解析】若不考慮政府的干預,則各國會出口自己機會成本較低、具有比較利益的產品。因此,若臺灣從鞋子王國轉變為資訊產品王國,則可推論臺灣生產鞋子的機會成本提高、比較利益降低,而生產資訊產品的機會成本則降低、比較利益增加。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四)第一課P.19「比較利益」、P.23「比較利益的變動」。
18-19為題組
◎某國醫院及診所主要由民間經營,再由政府進行價格管制。該國政府為避免一般民眾因醫療服務昂貴而怯於就醫,將醫療價格抑制在市場均衡價格的三分之一。這樣的政策照顧到人們的醫療需求,並提升國民健康,但也造成正反兩面的後果。雖說民眾對現有政策堪稱滿意,但政府為了解決部分問題,計畫將價格上調到均衡價格的二分之一,此舉引來民眾的不滿,而醫療產業也有意見。
( )18.下列敘述何者最可能是抑制醫療價格所導致的正面或負面效果?
(A)醫療價格雖然受到抑制,但許多民眾仍無法負擔醫藥費
(B)醫療價格太低,醫院診所可能倒閉,民眾就醫選擇減少
(C)醫療價格雖低,但科技進步還是會使醫療服務供過於求
(D)價格低需求量大,醫師職業更顯重要,吸引更多從業者
【答案】B
【解析】(A)有民眾無法負擔醫藥費,是因為這些民眾對於醫療的需求價格低於醫院診所的供給價格,而非醫療價格受到抑制的結果;而「抑制醫療價格」的目的之一正是為了使更多民眾能夠負擔醫藥費。(B)若政府抑制醫療價格,卻沒有提供補貼,則某些醫院診所可能入不敷出,因而倒閉,導致民眾就醫選擇減少。(C)當醫療價格低於均衡價格時,會出現供不應求,而科技進步會增加醫療的供給,使供不應求的情形更加嚴重。(D)生產者剩餘 = 市場價格 - 供給價格。當醫療的市場價格遭政府壓低時,則供給量會降低,醫院診所的生產者剩餘也會減少,導致醫師的待遇不易提升,其職業對於從業者的吸引力下滑。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四)第二課P.52「價格上限」。
( )19.政府計畫將醫療價格提高,引發各方不滿,最有可能的原因為何?
(A)雖然醫療價格提高了,但民眾認為新政策愈加違反使用者付費精神
(B)雖然醫療的市場效率提高,但也引發不利於經濟弱勢者就醫的擔憂
(C)新政策提高醫療價格,將使更多醫療院所加入競爭,醫療品質堪慮
(D)新政策只利於舊有的醫療院所,不利於新加入的醫療院所及就醫者
【答案】B
【解析】(A)在舊有政策之下,民眾就醫只須負擔市場均衡價格的三分之一,較不符合使用者付費的精神。(B)醫療價格提高可以改善供不應求的情形,減少無謂損失,提高經濟效率,但也會造成更多經濟弱勢者無力負擔醫藥費。(C)在更激烈的競爭之下,醫療院所有誘因提升醫療品質,以爭取客源。(D)對於舊有的醫療院所而言,新政策使其收費提高,有利於增加生產者剩餘;對於新加入的醫療院所而言,新政策使其願意投入醫療事業,顯示新政策也對其有利:對就醫者而言,新政策會使就醫成本提高,但也能減少醫療供不應求的等待之時間成本,同時促進競爭、提高品質,可說是有利有弊。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四)第一課P.12-13「自由競爭」、第二課P.44-45「生產者剩餘」、P.51「經濟效率」。
20-22為題組
◎所謂「農產品產銷履歷制度」有兩項特色:首先、必須確保產品產銷過程都要符合法定或自訂的規範;其次、消費者也可回溯生產過程,選擇自己信任或喜好生產者的產品。此制度需要獨立公正的驗證機構保證其可信賴度。另外,獲得履歷登記證明的產品,因為產銷過程力求符合環保生態要求,因此不僅成本較高,產品選擇也較少,但相對而言,生產者與消費者卻也都能獲得較多保障,不僅能提升生產者的產品形象,不受黑心商品牽連,也減少環境破壞與產品不安全風險。
( )20.依上所述,此驗證制度主要是為了實現下列何項公共利益?
(A)避免農民被中盤經銷商所剝削 (B)協助生產者提升農業生產技術
(C)促進農業生產經營的永續發展 (D)提升農業主管機關的行政效率
【答案】C
【解析】(A)(C)農產品產銷履歷制度讓消費者可以直接回溯生產者(農民)來選擇產品來源,並不需要透過中盤經銷商,有助於降低中盤經銷商對農民產銷的影響力。不過,由於題組短文並未提及中盤經銷商,而是說明履歷登記的產品可「不受黑心商品牽連」、「減少環境破壞與產品不安全風險」,因此選擇「有利於農業生產經營的永續發展」,較符合題目所問「主要是為了……」之語意。(B)此驗證制度是為了確保產品符合法規,並使生產過程更加透明、可信,因此與協助生產者提升農業生產技術較無關聯。(D)從題目並無法推判農業主管機關行政效率的變動。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四)第四課P.108-109「永續發展的三個面向」。
( )21.如無其他特別誘因,當產品相近時,市場經濟制度下的消費者會選擇價格較便宜者。若上述履歷制度順利運作,則符合下列何者關於公共利益之敘述?
(A)提高交易成本增加公共利益 (B)降低生產成本增加公共利益
(C)個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可同步增進 (D)公共利益為公共財效益的極大化
【答案】C
【解析】(A)此制度能讓產品的產銷過程變得更加透明可信,讓消費者更能選擇合乎自身需要的產品,有助於降低交易成本,進而增加公共利益。(B)題組短文提及「履歷登記的產品為了符合環保生態要求而成本較高」,因此生產成本應為提高而非降低。(C)此履歷制度若順利運作,則農產品的產銷將符合環保生態要求,不會產生影響他人的外部成本,此時買賣雙方透過市場機能追求個人的利益,將能同時促進公共利益。(D)公共利益是指不特定社會大眾所持有的正面價值狀態,而非公共財效益的極大化。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一)第四課P.71「公共利益」;公民與社會(四)第一課P.12-13「市場經濟的基礎」、第二課P.51「經濟效率」、第五課P.140「降低交易成本」。
( )22.農產品產銷履歷制度涉及產銷生產者與消費者之權益,驗證機構證明農產品符合相關規範要求,且驗證機構須經政府認證符合資格。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如強制農產品應通過產銷履歷驗證,已限制產銷生產者隱私權
(B)產銷履歷制度雖公開農產品資訊,但不適用政府資訊公開的規定
(C)驗證機構並非行政機關,驗證行為不須受誠實信用原則之拘束
(D)農產品產銷履歷制度應符合行政機關依職權自行訂定之法規命令
【答案】B
【解析】(A)隱私權是為保護個人的秘密與私密領域,故與本案件無關。(B)產銷履歷制度是公開生產者的商品資訊,與政府機關無關,故不適用政府資訊公開法之規定。(C)驗證機構雖非行政機關,但因受有行政機關的委託,故驗證行為仍屬於行政行為,應受誠實信用原則的拘束。(D)行政機關依職權所訂定之法規命令只能拘束行政機關本身;只有依法律授權所定之行政命令,才能拘束農產品產銷履歷制度。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三)第四課P.87「隱私權」、第五課P.109「誠實信用原則」、P.107-108「法律明確性與授權明確性原則」。
23-24為題組
◎1776年美國的《獨立宣言》是西方民主理論演進歷史上的重要文獻。在其〈前言〉中有以下一段文字:
「……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造物者創造了平等的個人,並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為了保障這些權利,人們才在他們之間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當權力,則來自被統治者的同意。任何形式的政府,只要破壞上述目的,人民就有權利改變或廢除它,並建立新政府;新政府賴以奠基的原則,得以組織權力的方式,都要最大可能地增進民眾的安全和幸福……」
( )23.有關上文中涉及的民主政治思想,以下何者正確?
(A)這是西方天賦人權觀念的起始
(B)民主政體須經由革命才能產生
(C)如果政府任意沒收人民財產,人民可以抗爭或要求改革
(D)政府權力若來自被統治者的同意,就可以保障人民幸福
【答案】C
【解析】(A)西方天賦人權的觀念,起始於洛克的自然權利說,美國《獨立宣言》只是把該觀念放入文件中,並非天賦人權觀念的開始。(B)在上述文字中,並未提及民主須經革命才能產生,只提到若統治者破壞了人民不可剝奪的權利,則人民有權改變它。(C)在洛克的天賦人權觀念中,財產權也是人民不可剝奪的權利,因此若政府任意沒收人民財產,等於侵害了人民的財產權,人民自然可以抗爭或要求改革。(D)政府的權力必定是來自被統治者同意,但這並不能保證政府一定可以保障人民的幸福,因此,當人民認為自己的幸福受到侵害時,就可以改變或廢除原來的政府。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二)第一課P.13-15「社會契約論」、第二課P.23「古典民主理論」。
( )24.下列哪個關於民主政治的概念並未出現在前述宣言的描述?
(A)被治者同意權 (B)政府的正當性 (C)反抗統治者權 (D)多數統治原則
【答案】D
【解析】(A)(B)從「政府之正當權力,則來自被統治者的同意」一句可以看出。(C)從「任何形式的政府,只要破壞上述目的,人民就有權利改變或廢除它」一句顯示人民可以反抗統治者權。只有(D)在上述文句中沒有提到。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二)第一課P.15「統治正當性」、第二課P.26-29「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