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FaceBook留言版

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
公民升學試題 / 105年學測解析

105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

公民與社會科試題詳解與分析

 

◎試題趨勢分析與說明◎

今年學測的公民與社會考科,整體出題的方向靈活,強調時事的重要性,且出現了不少圖表判讀題。綜觀歷年公民與社會學測試題,可發現四大領域的考試趨勢大致如下:

 

社會單元

  今年的學測四題中有兩題是表格判讀題,但只要好好看清問題與表格內容,找到答案並不難。今年的另一個特色是題目具有跨課與跨冊整合性,例如第1題考了第二課(性別平等)與第三課(結社自由權)的概念;第3題囊括了第六課(新聞專業)、第七課(我族中心主義)與第八課(涵化)。另外其他考題亦有融入第一冊的部分內容,可知此種跨課與跨冊整合題可能是未來的考試趨勢,概念的融會貫通更顯重要。

 

政治單元

  今年的學測題目並不艱澀,只要考生能夠確實理解課本中所講述之概念,想要拿到高分並非難事。在考題上,仍偏向以概念比較的方向來命題,例如第6題對行政層級的比較;時事入題也是一大特點如第7題就考到了降低投票年齡,因此考生除了確實理解課本概念外,仍須適時地補充重要時事議題。最後在考點上,以政府體制的出現頻率最多,但近幾年有關「民主」、「公投」、「兩岸關係」也是十分熱門的考點,考生亦須多加留意。

 

法律單元

  觀察近年考題,題型偏向時事化與生活化,並非僅是單純名詞定義而已。憲法著重在基本人權與原理原則,而行政法則是著重於行政行為與其行政救濟的方法,基本上題目屬於中間偏簡單,只需掌握住基本概念便能得分。大考重點落在民刑法與訴訟法領域,並且注重「活用」與「實用」,因此學生在學習時不能僅單單反覆背誦名詞解釋,而是需要理解並前後融會貫通,若能佐以圖表,相信得分不是問題。

 

經濟單元

  今年學測不同於以往,國民所得、外部效果等概念皆未出現於考題;相對地,出現不少看似課外,但可依據常識及經濟學基本概念作判斷的題目,例如第1819題分析政府對醫療價格的管制。此外,這次考題也出現結合各課各冊出題的情形,例如第2021題就包含第一、二、四冊的概念。綜合來看,這次學測可能反映未來出題更緊扣「公民教育」的趨勢,也就是講究基礎知識、跨領域結合,而專業的技術性知識的比重則會降低。

( )1.根據報導,某國政府教育部近來發布規定,禁止中學成立同性戀社團,並透過學校向家長宣導,如果家中孩童熱愛穿V領上衣,便可能具有同性情慾傾向,應小心多加防範。此規定與宣布受到人權團體批評。請問下述批評何者最可能為人權團體之訴求?

(A)該國做法有違兩性平等的原則

(B)該國做法限制消費者選擇自由

(C)該國做法侵犯家長之親權行使

(D)該國做法違反學生之結社自由

【答案】D

【解析】(A)該規定有歧視同性戀的意涵,有違「性別平等」原則,而非僅強調男女平等的「兩性平等」原則。(B)(C)與題幹敘述較無關。(D)「禁止中學成立同性戀社團」是對學生結社自由的侵害。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第三課P.56-57「校園人權」。

 

( )2.某國針對婦女「沒有可自由使用之零用錢」現象進行調查,而所謂可自由使用之零用錢意指家庭必須花費外,婦女可自行決定如何支配之金錢。此項調查結果如表1

                                1

年度

全體婦女人口中沒有可自由使用零用錢之比例

有收入婦女中沒有可自由使用零用錢之比例

無收入婦女中沒有可自由使用零用錢之比例

2006

37%

36%

54%

2010

44%

37%

55%

根據以上資料,有關該國社會現況的描述與解釋,下列敘述何者較為合理?

(A)對照有無收入婦女的相關數據,顯示有收入仍未能確保女性擁有完全經濟自主

(B)無收入婦女中,沒有可自由使用零用錢的比例高於五成,顯示他們較不善理財

(C)有收入婦女中,有近四成沒有可自由使用的零用錢,顯示女性有過度消費問題

(D)全體婦女中沒有可自由使用零用錢的比例呈現上升,乃因愈來愈多婦女掌管家庭經濟

【答案】A

【解析】(A)有收入婦女沒有可自由使用零用錢之比例雖然比無收入婦女低,但仍占相當比例,顯示有收入仍未能確保女性擁有完全的經濟自主。(B)無收入婦女超過五成沒有可自由使用的零用錢,顯示出其對丈夫的經濟依賴,與是否善於理財較無關。(C)有收入婦女近四成沒有可自由使用的零用錢,顯示出婦女即使有收入也很難自由花錢消費,遑論過度消費的問題。(D)全體婦女中沒有可自由使用零用錢的比例上升,顯示出女性的經濟無法獨立的現象,原因可能是經濟資源被丈夫掌控,或是賺的錢必須用來支應家庭生活支出等,並非是因為婦女掌管家庭經濟所致。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第二課P.31「生活中的性別不平等」。

 

( )3.第一次波斯灣戰爭時,曾有美國雜誌報導:伊拉克為貧瘠之地,其歷史中也少有豐富文化與偉大信念。但文化評論者卻指出,伊拉克是兩河文明發源地,土地肥沃物產富饒,此報導之描述,明顯表現美國社會普遍存在對伊拉克的既有刻板印象。請問以下敘述何者最能說明此評論者的觀點?

(A)媒體報導往往未經查證,向來為人所詬病

(B)媒體常以我族中心主義觀點詮釋國際事務

(C)美國軍事強權擴張,阻礙各文化相互涵化

(D)媒體屬大眾文化,報導往往缺乏深度內涵

【答案】B

【解析】由「明顯表現美國社會普遍存在對伊拉克的既有刻板印象」可知,美國媒體的報導帶有偏頗的觀點,而導致報導偏頗的原因應為我族中心主義。(A)重點不在報導是否經過查證,而是帶有刻板印象。(C)涵化是指異文化在接觸時產生相互模仿、採借的現象,題幹敘述並未涉及此概念。(D)題幹主要在說明美國媒體對伊拉克的報導有刻板印象,並未提及報導是否缺乏深度內涵。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第六課P.118「隱藏性歧視」、第七課P.151「我族中心主義」、第八課P.166「涵化」。

 

( )4.根據某項東亞三國的社會調查,中華民國、日本、南韓民眾參加不同社會團體之比例(百分比)如表2

                                 2                        單位:%

國家別

參加團體類型

中華民國

日本

南韓

政治團體

0.4

4.4

5.5

社團(村里)管理委員會

2.4

60.7

26.4

社會服務團體(志工)

4.0

7.6

16.5

宗教團體

9.8

10.3

29.2

校友會

1.3

44.8

47.8

工會

2.9

10.9

7.0

至少參加一個團體的民眾比例

36.7

83.2

76.1

根據表2,以下敘述何者正確?

(A)南韓民眾參加校友會的人數,為三國之中最高

(B)我國民眾宗教團體參與低,可見宗教自由度低於日韓

(C)就民眾參與社會團體比例而言,我國的社會資本高於日本

(D)相對於政治團體,三國民眾皆較樂意於參與社會服務團體

【答案】D

【解析】(A)表格的單位為百分比,故應為南韓民眾參加校友會的「比例」為最高,「人數」則無法由表中得知。(B)加入宗教團體的人數與宗教自由沒有直接的關聯。(C)我國至少參加一個團體的民眾比例(36.7%)遠低於日本(83.2%),故社會資本應低於日本。(D)正確,因為三國民眾參與社會服務團體的比例皆高於政治團體。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第五課P.90-95「志願結社」。

 

( )5.我國某屆立法委員選舉的選票設計如圖1,關於選票之相關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1

(A)原住民身分選民與其他選民同為領取圖中區域立委選票

(B)無法從選票設計看出這是以並立制計算席次的選舉制度

(C)在政黨選票上,選民可以投兩個政黨,也就是所謂的兩票制

(D)為爭取政黨票,各政黨須提出相同數額的不分區候選人名單

【答案】B

【解析】(A)我國的立法委員選舉,尚有原住民立法委員,下分平地原住民與山地原住民共6席,採單記不可讓渡制,故原住民身分選民應是領取原住民立委的選票。(C)我國立法委員選舉採單一選區兩票制,兩票制是指一票選黨,一票選人,因此在政黨票上,選民也只能圈選一個政黨。(D)並未規定各政黨一定要提出相同數額的不分區候選人名單,一般來說,大黨所提的不分區名單會較多,小黨提出的較少。若選舉結果小黨的得票率衝高,但卻未提名足夠的不分區立委,則視同缺額,不會分配給其他政黨。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第六課P.125-126「選舉制度的類型:混合制」。

 

( )6.我國《地方制度法》對於行政層級的畫分和所轄的次級地方組織,都有詳細的規定。下列有關「桃園市大園區」與「臺東縣池上鄉」之敘述,何者正確?

(A)前者為市府派出單位,後者為地方自治團體

(B)二者皆為縣級行政單位所轄的次級地方組織

(C)前者之首長為區長,後者之首長為鄉長,均由選舉產生

(D)前者設區民代表會,後者設鄉民代表會,二者皆為立法機關

【答案】A

【解析】桃園市自20141225日起改制為直轄市,臺東市則為縣轄市。(B)桃園市已改制為直轄市,故大園區已非縣級行政單位所轄的次級地方組織。(C)區長由直轄市市長以機要人員的方式進用;鄉長則是選舉產生。(D)區並無區民代表會。

【出處】 三民版公民與社會()第三課P.65「鄉(鎮、市)公所與區公所的比較」。

 

( )7.最近社會大眾討論是否應將我國選舉權的年齡降至年滿十八歲。根據現行法規,如欲修改此項投票年齡門檻,必須透過何種程序始能達成?

(A)可直接經由舉辦全國性公民投票決議通過

(B)須經由中央選舉委員會決議之後公告實施

(C)行政院透過內政部頒布行政命令即可實施

(D)須經我國修憲的程序才可將投票年齡降低

【答案】D

【解析】由於我國《憲法》第130條規定:中華民國國民年滿20歲者,有依法選舉之權。又《憲法》為我國層級最高的法典,其他法律、命令都不可與其有所牴觸,故要降低我國選舉權的年齡,就必須要經過修憲的程序。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第二課P.33「我國的修憲制度」;公民與社會()第四課P.85-86「參政權」。

 

( )8.兩岸關係一向是我國政治上重要的議題之一,這些年來此問題隨著時間產生了一些變化。有關兩岸關係問題,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兩岸為敵對狀態,故未能簽訂任何經貿協議

(B)目前兩岸呈現分治狀態,雙方互不承認主權

(C)民國六十年我國退出聯合國後才開始出現兩岸關係問題

(D)中國大陸制定《反分裂國家法》後始出現兩岸關係問題

【答案】B

【解析】(A)2008年兩岸兩會恢復協商以來,已陸續簽署多項經貿協議,例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C)(D)1949年國民政府來臺開始,即存在兩岸關係問題。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第八課P.176-178「兩岸分治的歷史與現實」。

 

( )9.國家應維護人民之人性尊嚴,不得將人民當作達成特定目的之工具。依前所述,國家下列行為,何者已侵害人民之人性尊嚴?

(A)為調查犯罪事實及證據而搜索犯罪嫌疑人住處

(B)為迅速查明犯罪的主謀而對共犯連夜進行偵訊

(C)為預防傳染病擴散而命令疑似感染者在家隔離

(D)為維護公共安全社會秩序而禁止人民集會遊行

【答案】B

【解析】(B)固然基於公共利益的目的可對嫌犯進行偵訊,但依刑事訴訟法第100條之3的規定,除非有重大或緊急事由,否則不得於夜間訊問嫌犯,故此一行為不僅可能違法,亦形同將共犯當作逼出主謀的工具而侵害人性尊嚴。(A)(C)(D)均表示國家基於一定公共利益的考量而限制人民權利,雖然也有侵害人性尊嚴之虞,但相較之下,(B)的情節較為嚴重且明確,故答案應為(B)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第四課P.91-94「合憲的基本權限制」。

 

( )10.甲男與丙女是夫妻,乙是甲之弟。甲死亡後30歲未婚之乙與丙結婚。下列關於乙丙間婚姻效力之敘述,何者正確?

(A)甲死亡後,乙丙無親屬關係,故乙丙之婚姻有效

(B)乙與丙輩分相同且親等相近,故乙丙之婚姻無效

(C)丙為乙之兄嫂,二人結婚有違倫常,故婚姻無效

(D)乙丙未違反近親不得結婚的規定,婚姻合法有效

【答案】D

【解析】(A)夫妻之一方死亡不會影響既有的親屬關係,故乙丙仍是二親等旁系姻親。(B)(D)乙丙間之親屬關係為二親等旁系姻親且輩分相同,不在民法第983條禁婚親的禁止範圍內,故乙丙之婚姻有效。(C)婚姻如果不具備形式要件、重婚或近親結婚,則婚姻無效,但是否違背倫常並非婚姻無效的原因。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第六課P.141-143「婚姻制度」。

 

( )11.憲法保障人民有請願、訴願及訴訟之基本權利。下列有關人民依法得提起權利救濟的方式,何者正確?

(A)不服市政府違建拆除大隊拆除自家違建,得向法院提出請願

(B)向縣政府申請低收入戶補助遭駁回,得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

(C)不服交通裁決單位所作裁決,得向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提起訴訟

(D)主張《公民投票法》之規定不合理,得向中央主管機關提起訴願

【答案】C

【解析】請願是指人民對國家政策、公共利害或個人權益維護,向職權所屬之民意機關或各該主管機關直接提起請願;訴願是指人民認為行政處分有違法或不當,而請求原處分機關重新審查。惟應依法提起訴願或訴訟之事項,不得提起請願。(A)是行政處分,應向原處分機關提起撤銷訴願。(B)是行政處分,應向原處分機關提起課予義務訴願。(C)對於交通裁決不服,依法得向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提起訴訟。(D)對於政府發布之法規有不同意見,應向中央主管機關提出請願。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第五課P.103「行政行為的種類」、第八課P.195-197「行政救濟」。

 

( )12.公務員甲涉嫌收受賄款,由檢察官乙進行偵查。下列何者,屬於檢察官乙後續依法可行使之權限?

(A)立即帶領警察進入甲之辦公室及住宅,進行搜索

(B)如認定甲之行為並不構成犯罪,作成緩起訴處分

(C)偵查後認為甲之犯罪嫌疑重大,向法院聲請羈押

(D)代表國家向法院提起自訴,並且負擔起舉證責任

【答案】C

【解析】(A)搜索須先向法院申請搜索票,始得為之。(B)緩起訴是指被告與犯罪事實都確定之案件,檢察官決定暫時不予起訴,若被告於一定期間內未違反緩起訴之條件,則免除其刑罰;不起訴則是指檢察官依職權裁量起訴被告與否後,決定不起訴被告之處分。故檢察官乙認為甲的行為不構成犯罪時,應作成不起訴處分。(C)檢察官偵查後認為犯嫌重大、有羈押必要時得向法官聲請羈押嫌犯。(D)自訴是指被害人自己委任律師向法院提起訴訟;公訴則是檢察官認為被告有高度犯罪嫌疑時,代表國家向法院提起訴訟。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第七課P.173-174「國家追訴、處罰犯罪的程序」。

 

( )13.甲公司因涉嫌使用不合法原料生產食品,經檢察官向法院起訴,法院認為相關事證無法證明甲公司違法,判決甲公司無罪確定。消費者乙對於此判決結果不 滿,欲採取其他行動以達到制裁甲公司的效果。關於此判決及乙可能採取之行動,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法院依據罪疑唯輕原則判決甲公司無罪,是法律保留原則的表現

(B)如行政機關接到乙之檢舉,應依據信賴保護原則而不處罰甲公司

(C)乙主張健康受損,依《公平交易法》向甲求償,但應證明其故意

(D)如乙提起民事訴訟求償,訴訟中與甲和解,可聲請法院強制執行

【答案】D

【解析】(A)罪疑惟輕原則是無罪推定原則的內涵,非法律保留原則之內涵。(B)甲公司同時涉及違反刑法與行政法上的義務,依法應以刑法優先。但刑法部分判決無罪時,仍得依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裁處之。故行政機關接到乙的檢舉時,仍得依法判斷甲是否違反行政法上的規範裁處之,無信賴保護原則的適用問題。(C)公平交易法之目的在於確保交易秩序、自由及交易市場的公平競爭;消費者保護法則是為保護消費者權益而制定。故消費者乙主張該產品損害其健康,應是依消費者保護法求償之。(D)屬於訴訟上和解,可直接聲請強制執行。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第六課P.139-140「消費者保護法」、第七課P.175-176「無罪推定原則」、第八課P.186「和解」。

 

( )14.原油耗盡的能源危機是現代社會的重大問題,但是有經濟學家認為,依據經濟學的法則,原油不會用完,無需過於擔心。請問下列何種理由最適合解釋此一論點?

(A)開採技術進步,未來原油供給遠大於需求,供給數量有增無減

(B)價格愈來愈高,供過於求使原油有所剩餘,而剩餘將持續增加

(C)替代能源愈來愈多,導致原油價格下跌,需求數量進一步減少

(D)原油若因數量稀少而變得愈來愈貴,市場需求數量自然會減少

【答案】D

【解析】(A)原油的蘊藏量有限,即使開採技術進步,未來的供給數量也不可能有增無減、使供給遠大於需求。(B)若原油價格「過高」導致供過於求,則原油價格將下跌,原油剩餘也會持續減少,直到原油供需平衡。(C)根據需求法則,原油價格下跌將導致需求數量增加。(D)原油數量稀少時容易發生供不應求,導致價格愈來愈高,市場需求數量則愈來愈少,原油的消耗速度也愈來愈慢。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第二課P.33-34「需求法則」、P.48「供過於求」。

 

( )15.過去30年間,許多因素造成我國政府各種項目的收入有所增減。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受全球化影響,我國出口大幅衰退,關稅逐年減少

(B)雖然歷經幾次景氣循環,但消費稅的收入不受影響

(C)雖經民營化浪潮,公營事業收入仍為歲入重要來源

(D)由於人口老化的關係,汽機車牌照稅收入大幅下跌

【答案】C

【解析】(A)全球化使得各國的經貿交流更加頻繁,而在WTO與區域經貿組織的推動之下,各國間的貿易障礙也出現減少,我國的出口隨之大幅成長。(B)消費稅是針對產品的銷售、製造、進口所課徵的稅。景氣不佳時,人們的消費意願降低,導致產品的產銷活動減少,消費稅下滑;相反地,景氣熱絡時,人們的消費意願提高,產品的產銷活動增加,消費稅提升。(C)雖然我國的公營事業收入因為民營化浪潮而下滑,但仍是政府第二大的歲入項目,僅次於稅收。(D)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程度提高,國民所得在過去30年間大幅提高,連帶也增加汽機車的數量,牌照稅隨之上升。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第三課P.67「經濟全球化」、第六課P.155-158「臺灣歷年政府收入」。

 

( )16.大量抽取地下水養殖水產或做為工業用途,可能造成地層下陷,此現象與「地下水」的財貨屬性有關。關於地下水,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地下水屬於公共財,理應由政府統一管制分配

(B)地下水具排他性,其價格必須反應市場的需求

(C)地下水的財產權不明確,易形成共有財的悲歌

(D)地下水為私有財,因上方之土地財產權很明確

【答案】C

【解析】(A)(B)(C)地下水有人多用,則其他人就只能少用,不具有共享性;此外,除非政府介入,否則任何人都難以落實或主張地下水的財產權,導致地下水缺乏排他性。由此可知,地下水屬於共有財(或稱共同資源),容易出現濫用,形成共有財的悲歌。(D)即使地下水上方的土地有明確的財產權,地主也難以阻止別人從他處抽取地下水,因此地下水不屬於具有排他性的私有財。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第五課P.127「共同資源的悲劇」、第六課P.146-147「公共財的特性」。

 

 

( )17. 臺灣曾經是鞋子王國,現在則是資訊產品王國。下列何者可以說明此種轉變?

(A)鞋子的機會成本降低,資訊產品的比較利益增加

(B)鞋子的機會成本增加,資訊產品的比較利益下降

(C)鞋子的比較利益降低,資訊產品的機會成本下降

(D)鞋子的比較利益增加,資訊產品的機會成本增加

【答案】C

【解析】若不考慮政府的干預,則各國會出口自己機會成本較低、具有比較利益的產品。因此,若臺灣從鞋子王國轉變為資訊產品王國,則可推論臺灣生產鞋子的機會成本提高、比較利益降低,而生產資訊產品的機會成本則降低、比較利益增加。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第一課P.19「比較利益」、P.23「比較利益的變動」。

 

18-19為題組

◎某國醫院及診所主要由民間經營,再由政府進行價格管制。該國政府為避免一般民眾因醫療服務昂貴而怯於就醫,將醫療價格抑制在市場均衡價格的三分之一。這樣的政策照顧到人們的醫療需求,並提升國民健康,但也造成正反兩面的後果。雖說民眾對現有政策堪稱滿意,但政府為了解決部分問題,計畫將價格上調到均衡價格的二分之一,此舉引來民眾的不滿,而醫療產業也有意見。

 

( )18.下列敘述何者最可能是抑制醫療價格所導致的正面或負面效果?

(A)醫療價格雖然受到抑制,但許多民眾仍無法負擔醫藥費

(B)醫療價格太低,醫院診所可能倒閉,民眾就醫選擇減少

(C)醫療價格雖低,但科技進步還是會使醫療服務供過於求

(D)價格低需求量大,醫師職業更顯重要,吸引更多從業者

【答案】B

【解析】(A)有民眾無法負擔醫藥費,是因為這些民眾對於醫療的需求價格低於醫院診所的供給價格,而非醫療價格受到抑制的結果;而「抑制醫療價格」的目的之一正是為了使更多民眾能夠負擔醫藥費。(B)若政府抑制醫療價格,卻沒有提供補貼,則某些醫院診所可能入不敷出,因而倒閉,導致民眾就醫選擇減少。(C)當醫療價格低於均衡價格時,會出現供不應求,而科技進步會增加醫療的供給,使供不應求的情形更加嚴重。(D)生產者剩餘 = 市場價格 - 供給價格。當醫療的市場價格遭政府壓低時,則供給量會降低,醫院診所的生產者剩餘也會減少,導致醫師的待遇不易提升,其職業對於從業者的吸引力下滑。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第二課P.52「價格上限」。

 

( )19.政府計畫將醫療價格提高,引發各方不滿,最有可能的原因為何?

(A)雖然醫療價格提高了,但民眾認為新政策愈加違反使用者付費精神

(B)雖然醫療的市場效率提高,但也引發不利於經濟弱勢者就醫的擔憂

(C)新政策提高醫療價格,將使更多醫療院所加入競爭,醫療品質堪慮

(D)新政策只利於舊有的醫療院所,不利於新加入的醫療院所及就醫者

【答案】B

【解析】(A)在舊有政策之下,民眾就醫只須負擔市場均衡價格的三分之一,較不符合使用者付費的精神。(B)醫療價格提高可以改善供不應求的情形,減少無謂損失,提高經濟效率,但也會造成更多經濟弱勢者無力負擔醫藥費。(C)在更激烈的競爭之下,醫療院所有誘因提升醫療品質,以爭取客源。(D)對於舊有的醫療院所而言,新政策使其收費提高,有利於增加生產者剩餘;對於新加入的醫療院所而言,新政策使其願意投入醫療事業,顯示新政策也對其有利:對就醫者而言,新政策會使就醫成本提高,但也能減少醫療供不應求的等待之時間成本,同時促進競爭、提高品質,可說是有利有弊。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第一課P.12-13「自由競爭」、第二課P.44-45「生產者剩餘」、P.51「經濟效率」。

 

20-22為題組

◎所謂「農產品產銷履歷制度」有兩項特色:首先、必須確保產品產銷過程都要符合法定或自訂的規範;其次、消費者也可回溯生產過程,選擇自己信任或喜好生產者的產品。此制度需要獨立公正的驗證機構保證其可信賴度。另外,獲得履歷登記證明的產品,因為產銷過程力求符合環保生態要求,因此不僅成本較高,產品選擇也較少,但相對而言,生產者與消費者卻也都能獲得較多保障,不僅能提升生產者的產品形象,不受黑心商品牽連,也減少環境破壞與產品不安全風險。

 

( )20.依上所述,此驗證制度主要是為了實現下列何項公共利益?

(A)避免農民被中盤經銷商所剝削  (B)協助生產者提升農業生產技術

(C)促進農業生產經營的永續發展  (D)提升農業主管機關的行政效率

【答案】C

【解析】(A)(C)農產品產銷履歷制度讓消費者可以直接回溯生產者(農民)來選擇產品來源,並不需要透過中盤經銷商,有助於降低中盤經銷商對農民產銷的影響力。不過,由於題組短文並未提及中盤經銷商,而是說明履歷登記的產品可「不受黑心商品牽連」、「減少環境破壞與產品不安全風險」,因此選擇「有利於農業生產經營的永續發展」,較符合題目所問「主要是為了……」之語意。(B)此驗證制度是為了確保產品符合法規,並使生產過程更加透明、可信,因此與協助生產者提升農業生產技術較無關聯。(D)從題目並無法推判農業主管機關行政效率的變動。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第四課P.108-109「永續發展的三個面向」。

 

( )21.如無其他特別誘因,當產品相近時,市場經濟制度下的消費者會選擇價格較便宜者。若上述履歷制度順利運作,則符合下列何者關於公共利益之敘述?

(A)提高交易成本增加公共利益    (B)降低生產成本增加公共利益

(C)個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可同步增進  (D)公共利益為公共財效益的極大化

【答案】C

【解析】(A)此制度能讓產品的產銷過程變得更加透明可信,讓消費者更能選擇合乎自身需要的產品,有助於降低交易成本,進而增加公共利益。(B)題組短文提及「履歷登記的產品為了符合環保生態要求而成本較高」,因此生產成本應為提高而非降低。(C)此履歷制度若順利運作,則農產品的產銷將符合環保生態要求,不會產生影響他人的外部成本,此時買賣雙方透過市場機能追求個人的利益,將能同時促進公共利益。(D)公共利益是指不特定社會大眾所持有的正面價值狀態,而非公共財效益的極大化。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第四課P.71「公共利益」;公民與社會()第一課P.12-13「市場經濟的基礎」、第二課P.51「經濟效率」、第五課P.140「降低交易成本」。

 

( )22.農產品產銷履歷制度涉及產銷生產者與消費者之權益,驗證機構證明農產品符合相關規範要求,且驗證機構須經政府認證符合資格。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如強制農產品應通過產銷履歷驗證,已限制產銷生產者隱私權

(B)產銷履歷制度雖公開農產品資訊,但不適用政府資訊公開的規定

(C)驗證機構並非行政機關,驗證行為不須受誠實信用原則之拘束

(D)農產品產銷履歷制度應符合行政機關依職權自行訂定之法規命令

【答案】B

【解析】(A)隱私權是為保護個人的秘密與私密領域,故與本案件無關。(B)產銷履歷制度是公開生產者的商品資訊,與政府機關無關,故不適用政府資訊公開法之規定。(C)驗證機構雖非行政機關,但因受有行政機關的委託,故驗證行為仍屬於行政行為,應受誠實信用原則的拘束。(D)行政機關依職權所訂定之法規命令只能拘束行政機關本身;只有依法律授權所定之行政命令,才能拘束農產品產銷履歷制度。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第四課P.87「隱私權」、第五課P.109「誠實信用原則」、P.107-108「法律明確性與授權明確性原則」。

 

23-24為題組

1776年美國的《獨立宣言》是西方民主理論演進歷史上的重要文獻。在其〈前言〉中有以下一段文字:

……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造物者創造了平等的個人,並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為了保障這些權利,人們才在他們之間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當權力,則來自被統治者的同意。任何形式的政府,只要破壞上述目的,人民就有權利改變或廢除它,並建立新政府;新政府賴以奠基的原則,得以組織權力的方式,都要最大可能地增進民眾的安全和幸福……

 

( )23.有關上文中涉及的民主政治思想,以下何者正確?

(A)這是西方天賦人權觀念的起始

(B)民主政體須經由革命才能產生

(C)如果政府任意沒收人民財產,人民可以抗爭或要求改革

(D)政府權力若來自被統治者的同意,就可以保障人民幸福

【答案】C

【解析】(A)西方天賦人權的觀念,起始於洛克的自然權利說,美國《獨立宣言》只是把該觀念放入文件中,並非天賦人權觀念的開始。(B)在上述文字中,並未提及民主須經革命才能產生,只提到若統治者破壞了人民不可剝奪的權利,則人民有權改變它。(C)在洛克的天賦人權觀念中,財產權也是人民不可剝奪的權利,因此若政府任意沒收人民財產,等於侵害了人民的財產權,人民自然可以抗爭或要求改革。(D)政府的權力必定是來自被統治者同意,但這並不能保證政府一定可以保障人民的幸福,因此,當人民認為自己的幸福受到侵害時,就可以改變或廢除原來的政府。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第一課P.13-15「社會契約論」、第二課P.23「古典民主理論」。

 

( )24.下列哪個關於民主政治的概念並未出現在前述宣言的描述?

(A)被治者同意權    (B)政府的正當性    (C)反抗統治者權    (D)多數統治原則

【答案】D

【解析】(A)(B)從「政府之正當權力,則來自被統治者的同意」一句可以看出。(C)從「任何形式的政府,只要破壞上述目的,人民就有權利改變或廢除它」一句顯示人民可以反抗統治者權。只有(D)在上述文句中沒有提到。

【出處】三民版公民與社會()第一課P.15「統治正當性」、第二課P.26-29「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則」。

 

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
跳至網頁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