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youtube

 

設問
 
定義
  指在語文中,故意採用詢問語氣,以引起對方注意的一種修辭技巧。可分為三種:
1提問:凡是在語文中,提起下文而自問自答的一種修辭技巧。
2激問:凡是在語文中,激發本意,問而不答,而答案在問題的反面的一種修辭技巧。
3懸問:凡是在語文中,作者內心確實存有疑惑,而刻意將此疑惑懸示出來詢問讀者的一種修辭技巧。
 
例句
焉用亡以陪鄰?(左丘明燭之武退秦師)──激問
,何厭之有?(左丘明燭之武退秦師)──激問
若不闕,將焉取之?(左丘明燭之武退秦師)──激問
言偃在側,曰:「君子何嘆?」(禮記大同與小康)──懸問
為善不積邪,安有不聞者乎!(荀子勸學)──激問
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荀子勸學)──提問
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屈原漁父)──激問
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屈原漁父)──懸問
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屈原漁父)──激問
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屈原漁父)──懸問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漁父)──激問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屈原漁父)──激問
由此觀之,客何負於哉?(李斯諫逐客書)──激問
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司馬遷史記鴻門宴)──激問
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司馬遷史記鴻門宴)──激問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司馬遷史記鴻門宴)──激問
悠悠爾心,亦何可言?(丘遲與陳伯之書)──激問
將軍獨靦顏借命,驅馳氈裘之長,寧不哀哉?(丘遲與陳伯之書)──激問
燕巢於飛幕之上,不亦惑乎?(丘遲與陳伯之書)──激問
將軍獨無情哉?想早勵良規,自求多福。(丘遲與陳伯之書)──激問
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魏徵諫太宗十思疏)──激問
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魏徵諫太宗十思疏)──激問
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魏徵諫太宗十思疏)──激問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韓愈師說)──激問
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韓愈師說)──激問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范仲淹岳陽樓記)──激問
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范仲淹岳陽樓記)──提問
作亭者誰?山之僧智僊也。(歐陽脩醉翁亭記)──提問
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歐陽脩醉翁亭記)──提問
太守謂誰?廬陵歐陽脩也。(歐陽脩醉翁亭記)──提問
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蘇軾赤壁賦)──激問
此非孟德之困於郎者乎?(蘇軾赤壁賦)──激問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蘇軾赤壁賦)──激問
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蘇軾赤壁賦)──激問
悲哉,世也!豈獨一琴哉?(劉基郁離子選工之僑為琴」)──激問
吾將飢寒焉,不病於無雞乎?(劉基郁離子選人患鼠」)──激問
去飢寒猶遠,若之何而去夫貓也?(劉基郁離子選人患鼠」)──激問
方二人之昧昧於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歸有光項脊軒志)──激問
人知之者,其謂與埳井之蛙何異?(歸有光項脊軒志)──激問
豈古之人有所異哉?(黃宗羲原君)──激問
嗚呼!豈設君之道固如是乎?(黃宗羲原君)──激問
豈天地之大,於兆人萬姓之中,獨私其一人一姓乎?(黃宗羲原君)──懸問
至廢孟子而不立,非導源於小儒乎?(黃宗羲原君)──激問
人之欲得產業,誰不如我?(黃宗羲原君)──激問
其欲得天下之心,有不廢然摧沮者乎?(黃宗羲原君)──激問
天下其有不亂,國家其有不亡者乎?(顧炎武廉恥)──激問
七、八人,壺酒何能徧給?(蒲松齡勞山道士)──懸問
鮮不拂然而怒,何今分類至於此極也?(鄭用錫勸和論)──激問
是變本加厲,非奇而又奇者哉?(鄭用錫勸和論)──激問
更安能由親及疏,而親隔府之人,親隔省之人乎?(鄭用錫勸和論)──激問
問為而至此乎?無有也。(鄭用錫勸和論)──提問
數年以後,仍成樂土,豈不休哉?(鄭用錫勸和論)──激問
烏乎!此非舊史氏之罪歟?(連橫臺灣通史序)──激問
然則臺灣無史,豈非人之痛歟?(連橫臺灣通史序)──激問
又豈非今日我輩之罪乎?(連橫臺灣通史序)──激問
 
跳至網頁頂部